放大圖片
■周一嶽表示,會研究優先把公立醫院分娩名額,給予配偶為本港居民的非本地孕婦,但醫管局無法分辨嬰兒父親的身份,實施存困難。 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嚴敏慧)內地孕婦湧港產子,香港產科服務瀕臨「爆煲」,去年全港有8.8萬名嬰兒出生,其中3.2萬名嬰兒的父母均非港人,較10年前增加近51倍。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昨通過沒有約束力的動議,促請公立醫院預留足夠分娩名額予本港孕婦,餘下名額應優先給予配偶為本港居民的非本地孕婦。食物及衛生局回應稱會研究有關建議,但坦言醫管局無法分辨嬰兒父親的身份。當局又稱,會考慮向父母均非香港居民的在港出生嬰兒,收取初生嬰兒深切治療服務的成本價。
去年3.2萬初生嬰父母非港人
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昨討論香港產科問題。對於公立醫院停止接收非本地孕婦,有立法會議員表示,過去3年公立醫院處理的非本地孕婦分娩個案中,1/3的配偶為本港居民,他們同樣有為香港納稅,一併把他們的內地妻子納入非本地孕婦處理並不公平。有議員則指,在港出生、父母雙方均為內地人的嬰兒數目,由2001年的620人增至去年的約3.2萬人,增加香港產科服務的壓力,建議公立醫院停止為這類孕婦提供分娩服務,集中資源處理本地孕婦及配偶為本港居民的非本地孕婦。
周一嶽指辨別身份有難度
就議員要求公立醫院在服務本地孕婦後,應優先為配偶是本港居民的非本地孕婦服務,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嶽表示會考慮有關建議,但認為醫管局沒有能力分辨孕婦和配偶的關係。他表示,醫管局前線人員只能透過查看身份證明文件,分辨求診者是否符合使用香港服務的資格,若要審視其他證件,員工並無能力鑑定,坦言如要實施有關政策,存有一定難度,而配偶定義亦要研究如何界定,醫管局或有需要徵詢法律意見。
私院轉公院 初生嬰ICU爆棚
此外,私家醫院深切治療服務不足,大部分出生後有健康問題的初生嬰兒,會轉介往公立醫院接受治療。直至今年2月,公立醫院初生嬰兒深切治療的使用率高達108%。工聯會立法會議員潘佩璆表示,父母均非香港居民的嬰兒,在港出生自動成為香港人,並可以使用低廉的公共醫療服務,做法並不公道,要求當局向這些服務使用者收回成本。周一嶽指會考慮有關建議,但要向私家醫院索取數據,例如有多少嬰兒出生,要緊急或短期內轉介至公立醫院嬰兒深切治療部的人數等。
當局本月內會與私家醫院和公立醫院進一步商討產科服務問題,冀下月可以達成共識,制訂每間公營醫院的服務限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