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曉雪 北京報道)3月份高達5.4%的CPI顯示內地通脹嚴峻,央行緊隨其後,在數據發佈僅隔一天後即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期繼續收緊流動性抑制通脹。對此,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的北京專家均表示,此舉並非「釜底抽薪」之策,通過密集上調存款準備金等數量型工具效果有限,內地抑制通脹須先解決負利率的問題,而最直接有效的措施還是加息。
社會融資量未見收縮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數量工具對商業銀行信貸擴張能力的約束顯而易見,但無法調控資金從銀行脫媒。事實上,中國的社會融資總量依然很大,並未出現收縮。頻繁使用數量工具和信貸額度管制的方法,其效果將會被體系外的信用擴張對沖掉,要抑制全社會的融資總量只能用價格去調節,否則央行亦無法控制商業銀行體系之外的流動性。
他指出,中國經濟須實現積極的正利率,才能為未來的資產泡沫留出軟著陸的可能性。如今整個經濟的流動性非常充沛,大量融資發生在銀行體系之外,銀行信貸在整個金融機構中的位置顯著下降。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並非「釜底抽薪」之策,單純鎖住銀行的流動性並沒有太大用處。
短期流動性或現問題
雖然存款準備金率理論上並沒有制定限額,依然有上調空間,但劉煜輝強調,銀行貸存比的紅槓是75%,如果繼續上調,一部分銀行的短期流動性或出現問題。他強調,應對通脹,只能使用價格調控。因此,根本在於如何有效約束各級政府的財政需求和投資需求,加息意味著資產價格的下行,而大量的土地等抵押物都在政府手裡,一旦資產價格下行,就意味著政府資產實質性的減縮,因此,控制通脹,加息是最直接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