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塘尾商賈至今與香港淵源頗深。圖為清末富商李惠宗舊宅。記者肖郎平 攝
塘尾古建築群不僅見證家族文化傳奇和居住文化傳奇,還傳承了與中原典型耕讀傳統大異其趣的「商讀傳統」文化,體現在建築上就是,民居與書室結合是塘尾一大特色。
塘尾不愧為著名理學家李用後人,建村以來學風興盛,明清兩代共有舉人2名,秀才42名,通過考試選拔的貢生2名,還有眾多的國學生(監生)。自明至清,先後建有書房30間,家塾3間。現存19間書房,佈局、裝飾均有不同,以大書房、樂平書房、惠宗書房、寶卿家塾、渭川公家塾最為典型。現存李氏宗祠始建於明,歷代有維修。五開二間三進院落佈局,抬樑與穿斗混合樑架結構,硬山頂。寬17.8米,長43.7米,佔地面積777.9平方米。明成化年間李質中舉後,在宗祠追遠堂掛「文魁」木匾,可惜文革期間木匾被毀。民間二十一年(1932),宗祠闢為東莞第十六間小學,也是石排第一間小學。
文風鼎盛不足為奇,奇怪的是,塘尾商風甚熾,兩者居然統一。塘尾清朝富商巨賈之多有「二十八龍」的說法,一個小小村落,實在非同一般。至今李惠宗民居外的上聯寫著,「享譽香江經商有道」。石排鎮委書記翟崇碧表示,至今東莞籍在港商人勢力尤以石排為盛,香港東莞同鄉會歷屆會長幾乎均是石排人。
不過,塘尾李氏遵循著南方人一貫的低調,縱然家境殷實,卻並不張揚,絕無徽商鋪張氣勢直追衙門的作風。他們以文雅、清高和超脫的心態構思來營建各自的家祠和書房。建築外表不追求奢華,真正精緻之處卻藏而不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