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專訪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
中東多國政局持續動盪,地區形勢複雜多變,利比亞戰亂、巴以衝突、伊朗核問題此起彼伏,牽動全球神經。如何勸和促談,破解當前僵局,實現地區和平穩定,成為擺在各國面前的難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近日在京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指出,歐美在利比亞問題上濫用安理會決議謀求私利,停止軍事衝突是當務之急。他強調,協商談判是解決巴以衝突、伊核問題等國際爭端的最佳途徑。推動談判解決問題,就像中藥治病,見效雖慢,但卻治標又治本。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張昕
3月23日至4月2日,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先後訪問了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卡塔爾五國,就中東和平進程和當前地區局勢與有關各方廣泛接觸並深入交換意見。總結回顧此次中東之行,吳思科指出,中東最近出現的動盪局面,首先是各個國家國內的問題,但同時肯定也有外因作用。他此次中東之行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十多年前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發展生產力的正確性。
解決利國問題 反對暴力
談及歐美最近對利比亞實施一系列軍事打擊,吳思科指出,聯合國安理會就利比亞局勢通過決議,目的是制止暴力,保護平民。歐美的軍事打擊行動濫用了安理會有關設立禁飛區的決議,將其變成各國為達到自身政治上的需求,用軍事行動支持利比亞反對派,打壓卡扎菲的手段,並且造成更大的人道主義災難。他強調,軍事行動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反而會造成更大傷害。在目前局勢下,停止軍事衝突、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利比亞危機是當務之急。
推動巴以和談 國際有責
對於此行的重點中東和平進程問題,吳思科表示,當前中東形勢的變化,令巴以雙方均感一定壓力。他認為,以色列方面可能關心埃及政局的未來走向,是否會對埃以雙方間的和平協議及兩國關係產生影響;而對於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來講,在當前中東局勢下,穩定內部成為其當前的優先考慮,巴方如果想在巴以談判問題上做出妥協或讓步,難度肯定會變得更大。但同時,有關各方也均認識到,加快解決巴勒斯坦問題,有利於這一地區的整體形勢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中方始終相信,巴以應通過談判,逐步建立相互信任,找到解決分歧的方法。」吳思科強調。他認為,目前巴以和談停滯不前主要原因在於雙方缺乏互信。在當前情況下,關鍵在於雙方切實採取步驟,建立起相互信任。他說,中東問題錯綜複雜,涉及面很多,國際社會有責任、有必要作出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動中東問題向更為積極的方向發展。
多年來,中東熱點問題突出,其中伊朗核問題的談判更是陷入僵局,美歐等國多次呼籲對伊採取制裁等手段。那麼中方是否仍堅持對話談判是解決此類國際爭端的唯一正確途徑呢?對此,吳思科表示,推動談判解決問題,可能就像中藥一樣,見效雖然慢,但是卻治標又治本。他說,解決國際爭端,需要耐心。巴以衝突、伊核問題等國際熱點和難點問題,確實不是一下子就能解決的,但談判解決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和根本辦法,而威脅和開戰等手段只會適得其反。
重啟伊核談判 尊重協商
具體到伊核問題,吳思科建議,一個國家有和平使用核能的權力,但同時也有相應的義務。他說,每個民族都有自尊心,各方應當坐下來進行平等和相互尊重的談判協商。一方面,參與伊朗核問題「6+1」談判的有關各方,要保持良好的溝通和配合;另一方面,各方也要積極推動和勸說伊朗,與周邊國家建立睦鄰友好關係,實現和平共處,因為這才是保證一個國家安全的最好途徑和根本辦法。他強調,在這一點上,各方要達成共識。
此外,談及外界對中國與中東國家的石油合作的質疑聲音,吳思科指出,石油只是中國與中東國家合作的領域之一,中國與中東合作並非是只為了石油,雙方合作的領域涉及多方面的,是廣泛和深入的,是一種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