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內地對奢侈品的狂熱追捧,中國幾可稱「奢侈品天堂」:從豪宅、名車到遊艇,從在香港用手推車買化妝品到在拉斯維加斯包場購物,而主流消費群最低年齡也從2007年的35歲下降到目前的25歲……
在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歐陽坤看來,奢侈品消費年輕化,很大因素是「富二代」之間的攀比。不過,即便這種消費具備的是暴發戶式的高調和張揚,從消費與財富的關係層面來看,此種消費仍是合理的。但是,這種現象的蔓延已成風氣,卻現出了畸形的魅影。
事實上,在此類消費中,「奢侈品」這一符號的意義價值遠高於其真正的使用價值,且消費者未必了解奢侈品牌的歷史、文化及內涵。種種奢侈消費,其實多為顯示消費者遠高於社會平均水平的購買力,並以購得的奢侈品來定位自己的身份及地位。有報告顯示,很多人購買奢侈品,品牌並不重要,最大賣點卻是「必須是圈子裡公認的奢侈品」。
另一方面,奢侈品消費已不僅是單純的經濟現象,其內在的隱喻及對現實的直陳頗為值得深思。因為,許多奢侈品其實在中國加工製造,但貼上奢侈品標籤之後,返回中國內地的銷售價格卻遠高於海外。
在中國,奢侈品消費的擴張與盛行,其實並不利於社會經濟穩定及可持續發展。中國還應大力倡導理性消費,倡導綠色、低碳的消費觀念及生活方式,並以此構建社會經濟良性發展及循環。社會輿論和媒體還應引導理性健康的消費觀,讓奢侈品「畸形消費」不再「畸形」。
■一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