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馮河清在察看蟻患危害程度。香港文匯報福建傳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林舒婕、特約通訊員 劉文福 漳州報道)每日清晨,漳州南靖縣鴻缽村66歲的老人馮河清便帶上手電筒、口罩、膠球噴具等專用工具,騎著一部略顯老舊的摩托車隻身出門,開始了一天的「治蟻」工作。
積累四十多年白蟻防治經驗,馮河清被當地民眾譽為「蟻王」。1966年,還在南靖紫膠站工作的馮河清偶然與到此講授技術的中山大學李教授結下師生緣,獲授一套白蟻防治技術。從此,馮河清便入了行。
偶獲妙方 情傾四十載
南靖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森林覆蓋率高,再加上當時農村需要生火做飯,幾乎每家每戶都儲存了一定量的木材,為白蟻生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早年白蟻幾乎隨處可見。」馮河清利用李教授從廣州寄來的資料和白蟻防治藥品,在農閒時走田坎、挖蟻穴、取標本,研究土壤特性和白蟻相關生活習性,並義務幫助村民防治白蟻,在實踐中逐步掌握了白蟻防治的一整套技術。
1978年,受當時南靖科委邀請,馮河清為許多機關單位、學校、工廠、糧站進行過白蟻的防治。短短3年時間,馮河清就為南靖縣梅林鎮、書洋鎮、山城鎮、靖城鎮等多達14個糧站、20多所中小學校及10多個機關單位治理過白蟻。「當時梅林糧倉白蟻成災,14個土木結構的倉庫全部受到白蟻侵蝕,其中存放糧站賬本的檔案室已經被白蟻吃掉,我去防治後,光蟻巢、蟻屍就裝了20多個籮筐。」談起「得意之作」,馮河清神采奕奕。
著書傳世 急尋接班人
2007年4月,福建土樓申遺工作進入全面衝刺階段,由於福建土樓是土木結構建造,容易滋生白蟻,南靖縣文物相關部門找到了馮河清。整整20多天時間,馮河清天天泡在申遺第一線,對南靖申報世遺的20多座土樓逐一進行檢查和防治。2008年7月,福建土樓申遺成功在即,馮河清又趕到世遺土樓進行復檢,在和貴樓復檢時,老馮遇到了正在檢查申遺工作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專家狄麗玲博士,狄麗玲博士詳細詢問了馮河清為世遺土樓防治白蟻的經歷後,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讚。
「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將30多年的白蟻防治經驗匯編成一本通俗易懂的白蟻防治手冊,介紹給老百姓,也希望能把這門手藝傳授給年輕人。」馮河清說,自己年事已高,很希望有一個合適的接班人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