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港建造業每年產生約600萬至700萬公噸額外剩餘填料,本港恢復填海可使用這些額外剩餘填料,否則至2018年將有如在維園堆存30層樓高的填料。 設計圖片由發展局提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敬文)本港因基建工程及河道疏浚產生的污染泥,每年達約240萬立方米,須運往本港指定污染泥卸置坑傾倒,但最快於2017年滿溢。港府最近完成相關研究,以近岸填海技術,把污泥用於填海,並可用於過往當局曾考慮填海的8個選址,取代傳統泥坑的處置方式。
污泥卸置坑料2017年填滿
港府預期在2011至2016年因基建工程及河道疏浚產生的污染泥,將多達1,350萬立方米,但本港運作中的沙洲以東污染泥卸置設施僅餘980萬立方米空間,現正計劃斥資5.9億元在大小磨刀以南海域,興建污染泥卸置設施,包括開挖海床深坑以容納約500萬立方米污染泥,料新設施可應付至2016年的需求。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韋志成表示,本港在機場島附近的卸置設施將於2017年滿溢,當局已於最近完成相關研究,在近岸位置興建密閉污泥處理設施。他稱,有關設施是在近岸位置先興建海堤,便於海堤內傾倒污染泥,最後在表面鋪設拆建填料,有如在近岸位置填海,恢復填海將可長遠解決本港污染泥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