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建議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獨立成科,反對派聲言此為「洗腦」計劃。中五畢業已隨學校赴內地參訪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克勤仔)認為,透過事件的討論去加深學生對國家的認識,或建構學生個人對某些事件的認知及感受是一件好事:「這不是硬銷,而是通過討論某事去了解、去感受,好過夾硬灌輸意識形態。」
在福建出世,克勤仔兩歲跟父母為改善生活而移居香港,當日留下兩個哥哥居於鄉下,故自己不時都會回鄉探親。他形容由過去「抬著幾袋紅白藍,搭成日車」才回到鄉下,到今日幾小時就已直達家鄉,可見內地的急速發展及生活條件的改善。
籲反對派勿亂上綱
他並憶述,自己中五畢業後第一次參加交流團到北京參觀交流,「兩晚一日的火車由廣州去北京,是好難得的體驗」:「到天安門廣場睇升旗,去到時不開心,要3點幾起身,但睇完升旗眼紅紅,好感動,是一種身為中國人的自豪,也提升了我對國家的認同。」
克勤仔又自爆小時已立志從政,參加各種交流團只是加深、鞏固了自己為國為港服務的決心:「做好自己的本份,就已經是對國家對香港很大的貢獻。」
因此,克勤寄語反對派毋庸凡事「上綱上線」:「舉辦國民教育、課程、交流團,不要樣樣從政治角度出發,而是對學生有沒有幫助,有沒有得益,始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贊同資助貧生遊學
就關愛基金建議資助貧困學生參加遊學團,克勤仔直言「3,000蚊幾好使」,建議學生若去內地既要參觀歷史名勝及進行生活體驗,亦要與內地學生交流,更可安排知名教授與學生對話:「第一次去邊度都無所謂,近近]可去廣州,都是一個好體驗,貴州的少數民族或福建的平潭島發展,亦是好好的學習機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