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鄧耀祖(左)認為,家庭教育對預防學生成為病態賭徒十分重要。香港文匯報記者歐陽子瑩 攝
——「童子手」觀念害人 最細3歲賭博 25%信賭錢可發達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子瑩)近期六合彩的巨額派彩,燃起全城的投注慾望,人人都希望一朝富貴。一項調查發現,1/4中學生相信,賭錢可發達;35%人曾經賭錢,當中有受訪者3歲時已接觸賭博。逾7成人首次賭錢時,正是與父母及家人一起。負責調查的社工指,家庭成了學童接觸賭博的直接誘因,情況令人憂慮。適逢今晚「超級六合彩」攪珠,社工提醒家長不應讓子女參與,以免減低他們對賭博的戒心,增加日後成為病態賭徒的機會。
明愛展晴中心於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於本港6間中學,以問卷形式訪問1,040名學生,年齡由11歲至25歲,當中7成為初中學生。
調查顯示,35%學生曾經賭博,涉及最多的是啤牌、麻雀及骰仔,亦有約30%人曾買六合彩、賭波及賭馬。受訪學生首次賭博年齡主要介乎3歲至15歲,當中約8%早於3歲至5歲。而當時與他們一同參與賭博的人,超過70%是父母及家人。
網遊多賭博 易輕視賭害
除了受家庭影響外,60%中學生表示,自己是從電影及網上資訊認識賭博。明愛展晴中心輔導員謝偉祥稱,上世紀80、90年代的電影,以至現時的社交網站,均令未成年學生輕易認識到不同賭博方法;加上網上林林總總如「鬥地主」、「撲克牌」等賭博遊戲,非以真錢進行,易令學生輕視賭博的禍害,影響深遠。
學生匿校內廁所 紙巾玩番攤
中學生對賭博的心態亦令人關注。調查發現,25%學生相信賭錢可以發達,並相信只要靠技術,便有助贏錢。55%人認為,賭錢可解悶。54%人表示,賭錢為贏錢,以及尋找刺激和開心的感覺。
中心督導主任鄧耀祖認為,學生對賭博存有謬誤,對賭博的戒心不足。他表示,曾有中學老師向他反映,有學生匿於校內洗手間,以紙巾玩番攤,甚至隨手以4個文件夾「開賭」。他認為,學校應加強預防問題賭博的教育,讓學生認識賭博的禍害。
讓子女摸牌 釀「賭無問題」觀念
鄧耀祖又指,家庭對賭博持開放態度,例如視子女為「運財童子」,讓他們抽幸運號碼、摸牌等。小朋友耳濡目染下,會對賭錢產生錯誤觀念,以為賭博並無問題,甚至可以獲得讚賞。鄧耀祖呼籲家長應以身作則,包括不應讓子女參與今次的「超級六合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