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海風情系列
文:應宇力 圖:劉星
作者:張緒諤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
定價:人民幣22元
《亂世風華》的作者張緒諤是一位曾經在老上海長期生活過的八旬老人。由於出生於富商之家,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領時代風氣之先,對於老上海生活與娛樂的方方面面了解頗深。在《亂世風華》一書中,他詳細描述了20世紀40年代老上海的吃喝玩樂等多方面的掌故,書中專門花了一個章節來描寫昔日滬上廣為流行的兩種賭博方式:賽馬和跑狗,這對於當今的讀者了解昔日上海的「租界文化」有特殊的指導作用。
現今上海人民廣場的原址是公共租界的賽馬場,上海人稱為跑馬廳(Shanghai Race Club),它建於1862年。作者家中兄弟三人都酷愛賽馬,加上家族財力雄厚,所以在當年的上海張家兄弟既是馬迷又是馬主,而且有時還充當騎師親自出賽。作者可謂是「賽馬專家」,他花了第四章的大部分內容來描寫滬上賽馬的多個細節。他先是介紹「英國人酷嗜賽馬,二戰前的『日不落帝國』在亞洲各殖民地和租界都有賽馬場,香港的跑馬地賽馬場廣為人知……以上各地的賽馬場我都到過。」(P157)因為作者是「資深馬迷」,所以對當時國內的多個賽馬場都相當熟悉,綜合比較後,他認為地處鬧市區的上海賽馬場相比天津、漢口、青島等地有獨一無二的優勢:一來是方便觀眾觀賽,二來也方便馬伕照管馬匹,「在舉行賽馬時,將馬匹牽過馬路即可。」(P158)
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有三大流行的賭博項目:賽馬、跑狗與回力球。其中張家兄弟投資最高、玩性最濃、參賽最多的就是賽馬了。張家擁有自己的Chefoo馬房,曾經同時擁有頂級賽馬23匹,光作者訓練騎過的馬就有30匹之多,張家的馬房也是上海賽馬會裡最大的。因為對賽馬業的一切都浸淫頗深,所以作者闡述的一些內幕趣事令普通讀者深感新鮮和有趣,比如他寫道:有一位馬主和騎師同時賭自己的馬贏,這種現象馬會規章並不禁止,比賽結果卻是馬主的馬只跑了第二名,導致馬主輸給了騎師巨額的賭注,「事後馬會中議論紛紛,都說馬主竟與騎師打賭,真是 『阿木林』 (滬語笨蛋之意)。」(P173)
相比賽馬,老上海的另一種賭博跑狗,作者就寫得簡而又簡了。賽馬從第157頁寫到第202頁,一共45頁之多,涉及了賽馬的歷史、賽馬的種類、馬伕、騎師以及出冷門的原因等等,而跑狗作者只寫了4頁(P202-205)。作者指出:「跑狗這種賭博,當時全東亞大概只有上海才有」(P203),為了讓觀眾下注有參考依據,跑狗場有「狗報」——就是工作人員賽前牽狗出場,讓觀眾觀察賽狗,賭客可以根據狗的神態、舉止選擇買哪條狗下注,作者未能涉及的是:一、賽狗的起源,二、賽狗的作弊手段,三、賽狗的種類。所有的賽狗都是來自英法或澳大利亞的格力犬(Greyhound)。賽狗作為一項運動,起源於16世紀英國的「獵犬逐兔」比賽,是英國上流社會流行的休閒運動。到了近代,出現了一種以假兔即電兔代替野兔的比賽,並很快發展為一種帶有博彩性質的大眾娛樂活動。
「逸園」跑狗場位於今陝西南路復興中路口,當年有「遠東第一大賭場」之稱,1928年由法國商人邵祿創立,同年11月18日正式開張,生意十分紅火。當時上海有3個跑狗場,除逸園外,還有明園和申園,三者之中逸園規模最大,地理位置最佳,它處於當時法租界的中心,因此賭客最多。
從建築的角度看,逸園也頗具「法國特色」,它被設計成「三葉草」形狀,這在法國是幸運的象徵。逸園在抗戰中被關閉;20世紀80年代被改建成「文化廣場」;90年代又被改建成「精文大型花市」,當初的「三葉草」中的一片「葉子」(花市所在地)當真做起了賣花草樹葉的生意,這成為城市變遷對於「逸園」的有趣回憶,不過在《亂世風華》一書中,這些歷史淵源都沒提及,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