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龍聲飛揚:重視國民教育乃國際社會慣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6-14]     我要評論

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本港的有關民意調查顯示,國民教育逐漸得到社會認同和支持。國民教育不是洪水猛獸,將其冠以「愚民」、「洗腦」等負面形容詞,是違反情理的。重視國民教育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慣例,香港推行國民教育一方面要依循國際慣例,一方面要結合港情和國情。實際上,國民教育不僅關乎教育範疇,而且關乎香港的發展,港人如果不認識國家,香港怎麼能發展?港人如果對國家民族沒有認同感,怎麼能抓住國家發展的機遇拓展自己的出路?

 民建聯上月底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市民對加強政府管治,搞好經濟建設,健全社會保障,處理好房屋及都市發展,重視青年和教育問題等五個範疇的關注度較高。在重視青年和教育問題方面,最多市民選擇加強道德和國民教育的選項,達32.78%,這反映出市民對政府推行國民教育政策的支持。

國民教育逐漸得到香港社會認同和支持

 香港公民教育委員會今年2月16日發布的國民教育推廣活動意見調查報告亦顯示,與五年前相比,有六成四的受訪者認為自身對國家的認識及了解加深,分別有超過三成的受訪者對「中國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加深,及對國家歸屬感增強。  

 民建聯和公民教育委員會的民意調查顯示,國民教育不是洪水猛獸,將其冠以「愚民」、「洗腦」等負面形容詞,是違反情理的。試問世界上有哪一個地方的教育是不鼓勵學生認識國家歷史和思考國家發展?事實上,國民教育不僅是「國際慣例」,而且在香港也逐漸得到社會認同和支持。

 回歸前,基於歷史原因,香港社會大環境並不熱衷於如何讓青年人深入認識國家,亦不大積極鼓勵青年人探討國民身份等議題。香港回歸後,為確立國民教育的重要位置和其推行創造了有利條件。去年特首的《施政報告》,建議向中、小學生新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以及加深學生對《基本法》的認識。教育局5月5日公布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諮詢文件,建議全港小學明年率先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列為必修科,翌年並擴展至中學各級。

 《施政報告》提出的建議和教育局的諮詢文件,本來是合情合理的建議,但少數人卻指是「政治宣傳」、「狹隘民族主義」、「洗腦工程」。誠然,對國民教育的方法方式是否恰當,可以提出不同意見和批評,但將國民教育本身妖魔化和污名化,完全違反情理,也忽視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重視國民教育的現實。

國民教育已成為國際社會慣例

 有外國學者(Ramirez and Boli-Bennett)研究了1870年到1970年各國憲法,發現憲法中明訂國家有義務提供國民教育的個案從43個增為139個,這顯示重視國民教育已成為國際社會慣例。

 例如,美國就是一個非常重視國民教育的國家,美國一貫重視採取多種形式對其國民進行國民教育,美國的許多中小學校,每天都有升國旗、奏國歌的儀式;法國的國民教育偏重法蘭西民族優秀傳統,突出法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光輝業績,褒揚一切有別於他國的獨特之處,這培養了作為法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韓國政府提出學校國民教育的中心目標,是培育「主導21世紀世界化、信息化時代的自律而又有創意的主體韓國人」;新加坡的國民教育,首先是「尋找途徑讓新加坡人同這個國家利害相關」,新加坡政府的《共同價值觀白皮書》中,強調公民「國家利益必須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強調要樹立獻身國家、熱愛祖國的道德品質;俄羅斯一向十分重視國民教育,是最早把愛國主義教育寫入國家教育法規中的國家之一;波蘭在學校專門設立了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學校通過組織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把愛國主義的內容糅合在其中;泰國政府規定,每個大學生不論學甚麼專業都必修泰國民族文化課,以使青少年激發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樹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國民教育要依循國際慣例並結合港情國情

 從重視國民教育已成為國際社會慣例來看,國民教育絕非洪水猛獸,亦絕非「洗腦」,而是關乎如何在屬於同一國家的群體中,建立對國家民族、文化歷史的認知,亦不乏情感的孕育,即培養國民對國家的歸屬感、承擔精神和國民身份認同。國民教育對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民族凝聚力、國家發展的根基。

 香港回歸後,推行國民教育一方面要依循國際慣例,一方面要結合港情和國情。

 在依循國際慣例方面,美國等國家的教育法明確規定,學習憲法是國民教育的重要內容。《基本法》衍生於中國憲法,是香港回歸祖國以後適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小憲法」。《基本法》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關係密切,彼此相輔相成。因此了解《基本法》,加深對「一國兩制」的認識,絕非「洗腦工程」,而是依循國際慣例。

國民教育關乎香港的發展

 在結合港情和國情方面,香港經歷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令很多香港人對自己的身份產生疑惑,導致港人對祖國產生誤解甚至隔閡,難以作出中肯的定位。因此,香港的國民教育應幫助港人特別是青少年尋找自己的身份認同,應從「認知」、「情感」及「實踐」三個層面推動國民教育,讓香港青少年認識國家的歷史和現況,了解國家面對的機遇和挑戰,鼓勵青少年到內地認識祖國和體驗國情,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實際上,國民教育不僅關乎教育範疇,而且關乎香港的發展,中國內地經濟起飛,香港與內地在各方面的合作日益緊密,香港只有融入國家才能有更大的發展潛力。現在西方國家,學習中國文化和中國國情,成為中產和專業人士對下一代加強競爭力培養的新潮流。港人如果不認識國家,香港怎麼能發展?港人如果對國家民族沒有認同感,怎麼能抓住國家發展的機遇拓展自己的出路?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從個人、家庭、社群、國家和世界五個範疇,來培育社會接班人,內容相當多元化。香港國民教育的基本思路,在符合國際慣例和未來發展方面要積極探索。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香港強化德育及國民教育既可以幫助提升國家軟實力,亦可以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

相關新聞
王光亞籲增憂患意識:港應集中精力抓機遇謀發展 (圖)
手不釋卷:特首妙喻「書中活水」
鐵三角「挺好」?美麗的誤會 (圖)
民主黨杯來信往 公民黨呷醋
王光亞四大錦囊贈港青:「能吃苦肯吃虧」 (圖)
國民教育方式 應讓港人接受 (圖)
親民作風贏得青年口碑 (圖)
參觀港交所金管局力倡加強兩地合作 (圖)
考察前海:經深抵港有玄機 研兩地互補
來港考察貫徹「四多」
有望圓夢:支持港人當外交官
分歧不少:支持議員僅稍多 加煙稅仍存變數 (圖)
最後階段:選舉條例草案料下月表決
無聲無息:李卓人搞激冇人理 (圖)
社會怨氣:樓價與憤怒指數同步
龍聲飛揚:重視國民教育乃國際社會慣例
廿四味:以新居屋計劃滿足置業需求
1972年後丁屋 僭建第4層要拆 (圖)
港府鄉局就新界村屋僭建問題共識與分歧 (圖)
黃成智否認僭建 屋署視察揭說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