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國基指出,如不幸罹患較罕見的惡性黑色素瘤且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5年整體存活率可降至7至10%。香港文匯報記者聶曉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迎接夏日,女士以擁有雪白肌膚為榮;男士則愛把皮膚曬黑,以一身古銅色肌膚示人。但整形外科專科醫生指出,白皙皮膚及經常暴曬者均會增加患皮膚癌的風險;如果不幸罹患較罕見的惡性黑色素瘤且擴散至其他器官,5年整體存活率僅7至10%,呼籲市民倘發現無故長出黑痣,或原有黑痣突然滲血、痕癢或皮膚出現不規則改變,應及早求醫。
個案增逾50% 發病率續升
皮膚癌大致分為非黑色素瘤及惡性黑色素瘤,非黑色素瘤較為普遍,約佔皮膚癌個案90%。近年香港皮膚癌的發病率持續上升,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1999年共有469宗非黑色素瘤個案,2008年更攀升至717宗新症,增幅逾50%,在全港癌症發病率中排名第8。
整形外科專科醫生陳國基指出,非黑色素瘤的患者以長者為主,皮膚表面沒有受傷卻出現類似疤痕,其生長速度緩慢,只要及早發現及接受切除等治療,存活率超過90%。
擴散肝腦快 5年存活率7%
至於惡性黑色素瘤則可出現在壯年人士身上,患者身上突然長出黑痣,或原有黑痣突然滲出小量血水、痕癢或外表出現不規則改變,香港每年約有20宗新症。
陳國基指出,惡性黑色素瘤的生長速度較快,可在短時間內擴散到淋巴結、肺、肝及腦等器官,5年整體存活率僅7至10%。他表示,暴曬是引致皮膚癌的主要因素,故建築工人、漁民等較易罹患;經常在烈日下垂釣或其他戶外活動人士亦要做足防曬措施,即使停止再暴曬,患皮膚癌風險仍較一般人高。他又指出,皮膚白皙、多痣、患有免疫系統疾病人士較高機會患上皮膚癌;黑色素瘤則有遺傳性。
年約30歲的廖先生任職文員,1個多月前發現腹股溝淋巴腫脹而求診,抽取組織化驗後被證實患有惡性黑色素瘤,並在其背上找到一顆非天生的黑痣,癌細胞現已擴散至肺部。陳國基指出,廖先生並無患皮膚癌的高風險因素,患病原因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