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理 北京報道)為遏制內地不斷走升的通脹形勢,央行自年初已六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以收緊流動性。面對貨幣供應量變動對實體經濟的衝擊,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在「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開腔表示,中國經濟現時正處產業結構調整時期,如果照搬發達國家的經驗,所謂貨幣流通量回歸正常水平的結果或是緊縮。他並警示,中國經濟存在出現滯脹的可能性。
憂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
厲以寧指出,目前的調控更多地使用了「一刀切」的總量調控工具,結果令市場普遍感到緊縮。他提醒道,不同的產業、企業會受到不同的衝擊,一定要考慮當前經濟結構調整對中國貨幣流通量的影響。他說,「在當前的形勢下,在實行貨幣流通量所謂正常水平回歸時,很可能引起產品供應鏈的斷裂和企業資金鏈的斷裂。」
事實上,2010年至今,央行已連續12次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並4次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由此,不少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正不斷升高,企業生產積極性亦受影響。
厲以寧強調,通脹預期和企業盈利前景的預期是兩個重要的經濟學預期。他認為,穩定民眾的通貨膨脹預期對治理通貨膨脹是有效的,但如果忽略了企業盈利前景預期,企業不但會降低投資的信心,甚至會見好就收,帶來財政收入減少等問題,從而導致滯脹。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會長溥樂伯則證實了厲以寧的觀點。溥樂伯稱,中國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CPI)的長期增長趨勢對美國企業影響很大,近4成的美國在華企業對中國信心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