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電影開拓者之一黎民偉的銅像。
——「香港電影之父」辛亥革命參與者
許多人知道先父黎民偉開創香港電影事業,但並不清楚他首先是一個革命者,辛亥革命的參與者。 ■文:黎錫
一百年前,孫中山先生領導了偉大的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政府。黎民偉於辛亥革命爆發前夕,1909年(16歲)加入中國同盟會,他積極地投入這場偉大的革命,用電影記錄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蹟和北伐戰爭。
第一位參加電影工作的革命黨人,他對我們說:「一個人不愛國,就沒有靈魂。」許多人知道黎民偉開創香港電影事業,但並不清楚他首先是一個革命者,辛亥革命的參與者。資深電影史研究者羅卡先生對此曾表示:「演劇鼓吹革命又催生了電影,而民國的成立對香港的電影事業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用戲劇宣傳革命思想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為黎民偉確立「電影救國」理想,找到了復興國片,開創電影事業的正確方向。他曾參與偷運軍火,支持黃花崗起義,並與陳少白等同盟會骨幹組織了「清平樂白話劇社」,暗喻掃平滿清,人民始得安樂之意,用戲劇宣傳革命思想。
民國成立後,許多革命同志做了官,黎民偉在自述文中講到:「目睹昔日的革命同志多在仕途上,爭權奪利,互相傾軋。我認為此皆教育不普及與道德觀念薄弱所致,乃決心從事戲劇工作,希望多獲取經驗和常識,作為今後進行電影事業的基石。」在唯利是圖的商業社會裡,藝術只會被視作賺錢的工具,而黎民偉辦電影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他的目的始終是「復興國片」,奪回被外國影片佔據的市場。這是他開創電影事業的動機,也是他一生堅持的理念。
首位參加電影工作的革命黨人
1914年,黎民偉同美國人布拉斯基(Benjamin Brasky)合作拍攝了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短故事片《莊子試妻》,1921年與長兄黎海山、四兄黎北海合辦香港第一間全華資的新型電影院「新世界影院」;1922年他獨資在香港和廣州建樓,主導發起、創辦香港第一間「民新製造影畫片有限公司」,其後兩位兄長也入股參與,有了華人的製片機構,民族電影事業才有發展的土壤。
著名的電影史研究者杜雲之指出:黎民偉是第一位參加電影工作的革命黨人,華南電影界的革命先導。
追隨孫中山先生 記錄北伐戰爭
當年電影市場狹窄,大部分被外國片所佔領,後日庸俗的神怪片加入競爭,故黎民偉開創電影事業的道路注定荊棘滿途。1921年,孫中山自上海去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職,重組革命力量。黎民偉特地跟隨去了廣州。以後,黎民偉一直追隨孫中山先生,從《黎民偉日記》中的記載和他所拍攝的紀錄片可以看到,孫中山先生的每次行動,他都有文字或影片記載著。為了給國民革命和北伐造輿論,黎民偉主動提出義務為革命政府隨軍拍攝戰地紀錄片的工作,孫中山先生親筆寫下手令:「大元帥令:茲有民新影畫製片公司來前線攝影,仰各軍一體知照,此令。孫文 中華民國十二年五月五日」
在孫中山先生的歷史文物中,有關電影的文獻,僅有這份「大元帥令」。1921-1928年,黎民偉先後帶領羅永祥、梁林光、彭年和助手黃紹芬等,《勳業千秋》影片旁白說:「由民國十年到十七年(1921-1928年),前後經歷了七、八個年頭。在地理方面說,由南中國的廣州到達了北京,整整數萬里……」
當年的資訊、交通很落後,攝影機沒有馬達,用手搖帶動膠片運行,一定要架在三角架上,拍紀錄片難,拍戰爭紀錄片更難,更不用說要在曠野爬山涉水了。從現存北伐戰爭的紀錄片中,可以看到當年拍攝到的場面:例如多場大規模的兩軍激戰;戰士伏在沙堆後面,攝影師要冒著危險站著拍攝:如炮彈爆炸,彈片直飛向鏡頭,先父說當年曾有彈片打到三腳架上;還有空中攝影鏡頭,可能是中國最早的航拍,現存的影片中還保存有三個空中攝影鏡頭,據說《攻打惠州城》也有航拍北伐軍衝鋒的大場面,可惜影片已經散失了。
他們攝製關於孫中山先生和國民革命的紀錄片有:《孫大元帥親臨梅湖炮台試炮》、《攻打惠州城》、《孫中山先生為滇軍幹部學校舉行開幕禮》、《廖仲愷先生為廣東兵工廠青年學校開幕》、《孫大元帥出巡廣東北江記》、《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孫大元帥檢閱廣東全省警衛軍、武裝員警及商團》、《孫中山先生北上》等十二部影片。
1928年編成《國民革命軍海陸空大戰記》,片長9本。孫中山先生饋贈墨寶「天下為公」,在電影人當中,只有黎民偉獲此殊榮。1941年重新剪輯、配音,編成《勳業千秋》(又名《建國史之一頁》)。
今天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孫中山先生光輝形象,大部分是由他們拍攝的。這既是先父對中國電影的貢獻,更是他對中國革命的貢獻。
由於日寇飛機轟炸香港,有關孫中山先生的珍貴影片散失了,現存《勳業千秋》只有4本,放映34分鐘。雖然已不完整,但仍然可以看到北伐戰爭縱橫千里、節節勝利的磅礡氣勢。影片把這場長達數年的北伐戰爭,從開始直到勝利結束,從不同角度、多層次地展現了出來。
將畢生精力與財產獻給電影業
1926年,先父在上海與同盟會員李應生共同創辦上海民新電影公司,拍攝了《玉潔冰清》、《木蘭從軍》、《西廂記》等經典影片。其中《木蘭從軍》是他最費心血、親自督陣的巨製。該片跑去四個省拍外景,動用了數千北伐軍協拍,攝製了半年多才完成。但遭遇到同行的惡意競爭,給公司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原計劃之後要拍攝《革命偉人孫中山》、《黃花崗》、《孔夫子》、《楊貴妃》等。由於嚴重虧蝕,被迫結業,黎民偉要以三折價錢售出公司的股票還債。
1929年底羅明佑與黎民偉合作創辦「聯華影片公司」,團結了大批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拍攝了《故都春夢》、《戀愛與義務》、《三個摩登女性》、《城巿之夜》、《神女》等許多經典影片,推動中國電影進入第一個黃金時期。
但是,萬惡的日本帝國主義者侵略我國,徹底粉碎了黎民偉的電影夢。
1932年「一.二八」事變和1937年「八.一三」事變,日寇兩次侵略上海,黎民偉立即親自帶領攝影隊走上戰場,拍攝我國軍民英勇抗擊侵略者的事蹟。
日寇佔領上海和香港,黎民偉拒絕為日偽效勞,帶著全家十多口逃難,堅持抗日宣傳。勝利後在永華影片公司任職,引進最先進的影片製作技術。
愛國而不愛權力
新中國成立不久,黎民偉患上癌症,病危時他囑託先母:一定要把《勳業千秋》和《淞滬抗戰紀實》送去北京,贈予國家,1953年黎民偉病逝於香港。1954年林楚楚遵囑把珍貴影片送往北京,贈予國家。後來黎民偉子女亦把影片捐贈「香港電影資料館」。
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盧偉力博士說:「黎民偉是時代的兒子。他把電影結合生命實踐、見證時代,這在當時來說是非常超前的。」
資深電影史研究者酈蘇元認為:「對電影如此推崇,如此執著,如此忠誠,甚至到了魂牽夢縈、唯命是從的地步,恐怕在中國電影史上是第一人。」
羅卡先生說:「黎民偉不僅是中國/香港電影的先驅,更是畢生實踐其電影革命理想的身體力行者。……終其一生,屢經挫敗,散盡家財,以電影宣揚愛國教民。更為令人敬佩的,是他愛國而不愛權力,介入革命而不介入黨爭,終身不沾仕途,淡泊名利的人格風範 。」
謹以此文懷念先父黎民偉。
本文得到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盧偉力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藝術研究所」副所長趙衛防以及「香港電影資料館」研究組主任蒲鋒提供寶貴意見。衷心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