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自左起:CNEX基金會項目助理梁麗敏、獨立電影導演陳浩倫和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組織幹事李大成。
一套好的電影,除了值得再三欣賞之外,還能使觀賞者有更多思考和啟發,甚至認識自身所處的社區及現況。曾經上映的紀實片《音樂人生》引起觀眾思考教育制度與人生的意義,後來與《歌舞昇平》成為由CNEX與關注綜援檢討聯盟合辦的「盛世.倒影——CNEX關綜聯社區校園巡展」(下簡稱「巡展」)的放映電影之一,在本地各大學及社區播放,引來坊間不少迴響。紀實電影的影響力,也正在一浪接一浪地擴張,暫訂會在9月放映的有新加入的作品——內容涉及本地貧窮問題的《見窮不見貧》。
電影關注社會深層次問題
紀實電影《見窮不見貧》由獨立電影導演陳浩倫執導,他說構思源於他之前已製作關於貧窮的同名通識科教材套,當中涉及6種與貧窮有關的處境,即新移民、老人、單親家庭、婦女、兒童和在職貧窮,包括訪問相關的街坊,探究貧窮問題及其他相關的社會因素。現在則拍成近半小時的紀實片,希望能更具體地帶出本地深層次的問題。
「每當說到貧窮成因或幫助貧窮階層的政策,如主流傳媒所言,很多時都流於理論化。其實很多老師都想帶學生去看看,讓學生認識貧窮人士的處境。這次拍攝是把紀錄片加上劇情,有著完整的故事,可說是第二波的創作。」
電影內容講述中學生袁柏軒因應新高中學制,要準備3年制探究式研究計劃。家境清貧的他,對本土貧窮人狀況很有共鳴,而且對政府派發6,000元持相當保留態度。他一直想透過功課走訪不同的社區分享貧窮人的故事,可是在學校沒有找到知音。不同社會階層背景的學生,對社會問題的認知非常不同,即使要體會貧窮人的處境,在學生之間也很難培養這種關愛的態度。老師鼓勵同學到天水圍天光墟探訪,怎料袁柏軒在天水圍攝得的片段又再引發新一輪激辯。
在實況的基礎上加入主角的劇情元素,陳浩倫指這次製作為docudrama(劇情式紀錄片)。「畢竟有時居民在現場拍攝時未必能表達心中所想,或不習慣被問。他們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有的更會問我他們可否這樣說云云。」他坦言在過程中為求能夠清楚表達訊息,在考慮藝術形式上作過多次思考,包括如何拍攝,如何呈現真實及表達所需的內容等。
巡展把具社會意義的電影帶到社區及大專院校,可說是以電影來打破社會上不同階層的隔閡。CNEX基金會項目助理梁麗敏表示,電影是一個很好的媒介讓人接觸社會議題,這次與關綜聯合作,在不同地方包括屋h和大學巡迴放映。「大學生藉著電影對社會真實處境有更多了解,像是與另一社會階層作對話,街坊也能從中認識自己的處境和相關社會議題。」
借助電影拉近社群距離
陳浩倫指主角在拍攝期間也意識到自己的貧窮處境。「到天水圍接觸天光墟小販時,發現很多失業的中年人其實都有技能,其中一個被訪者是一個以往在工廠工作,現在賣毛巾的小販,雖然有手藝,但因眼疾而失業。那個小販說也想找生計維生,不想靠別人。學生發現原來不只是他的家人是這樣,其他人也有相似的遭遇,令他思考更多,為何有工作能力和經驗的人也會這樣貧窮。」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組織幹事李大成指每次放映後都會安排討論。「觀眾看過人家的故事再討論,無疑是有著抗衡主流論述標籤作用,重新詮釋自己的處境。」早前曾在天水圍的屋h裡放映關於低下階層的紀實片《歌舞昇平》,不少居民也有共鳴。「有的說比電視台播的更好看和真實,他們覺得真的能反映他們的處境,有人能表達出他們的景況。」陳浩倫說那次放映讓天水圍的街坊明白到自己並非孤獨,也有其他人面對相同處境,凝聚社區力量。他還指有些居民會問他會否把這次拍攝的紀實片在區內放映,「他們聽到會在區內放映後都顯得很開心。」怪不得巡展能夠獲支持入選「Love Ideas Love HK集思公益計劃」了。 ■文、攝:盧寶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