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據中新社13日電 中國載人登月何時「圓夢」向來是輿論焦點。中國探月工程專家、曾任嫦娥一號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見圖)13日表示,中國已具備物質基礎,實現載人登月不應晚於2030年,「比2030年晚就沒意思了」。
「我們現在有能力了,就一定要去,如果今天我們不去,等別人站穩腳跟了,我們就想去也去不了!」「嫦娥一號之父」葉培建13日訪問香港理工大學並發表公開講座。他表示,聯合國的《月球公約》指出,月球是全人類的,誰開發,誰利用,必須搶佔先機。
「中國作為大國,中華民族也是聰明的民族,載人登月不能比2030年再晚,比2030年再晚沒意思。」 葉培建說。印度已公開宣佈要在2020年實現載人登月,後來更將「時間表」提早到2018年。「印度拿我們做目標,希望趕在我們前頭,成為『亞洲老大』,這是他們的雄心壯志。」
2020年,中國太空站將建立起來。葉培建認為這意味著實現多方面技術突破,比如宇航員長期生存、生活用品補給問題、落地問題,他個人認為,這加起來已具備載人登月條件。
火星探測方面,葉培建認為中國「只欠東風」。他希望中國在2013年能搞一次火星探測,最遲也應該在2015年實現火星探測。
「太空種子」解決「吃飯難」
另外,葉培建亦透露中國發射的「種子衛星」帶回2,000多顆非常奇特的「太空種子」,栽培出巨型蔬果,相信有效解決中國人多地少、「吃飯難」問題。
「你們見過最大的南瓜有多大,10斤、20斤、50斤?『太空種子』種的南瓜,200斤!」葉培建在公開講座上講述的「科學見聞」,讓聽眾嘖嘖稱奇。他指,中國在若干年前發射了一顆返回式衛星——「種子衛星」,搭載重200多公斤的逾2,000種植物種子到太空,小麥、甜瓜、豆角、西紅柿、花卉等蔬果種子「環遊」太空後,回到地面,經過科學家精心選擇和栽培,長出非常奇特的植物。
葉培建表示,科學家希望通過這條路,「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他指出:「不管載人航天、深空探測怎麼發展,最重要的是應用衛星的發展,這才是國民經濟所需要的!」「太空種子」現正在中國各地的試驗場進行栽培,為了推廣太空種子,中國還發動科學家參與研究,又在甘肅、河南、江蘇設了三個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