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馬子豪) 人民幣《清算協議》修訂剛好一周年,本港人民幣業務得以長足發展,人民幣存款節節上升,人債市場日趨蓬勃。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日專欄《匯思》撰文指出,本港人民幣業務成長期間,有不少人提出各種憂慮,但他認為此乃各界對人民幣離岸業務仍未了解透徹所致。
無需擔心人幣取代港元地位
有市場人士認為如人民幣在港發展得太快,可能會取代港元地位。陳德霖重申,本港人民幣存款增加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自然現象,加上在港人民幣存款佔內地存款比重很小,不需要擔心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發展,會對港元的地位造成衝擊;而人民幣在港大量凝聚,正好顯示香港的吸引力。
陳德霖又提出,不需要擔心人民幣離岸市場,會影響內地人民幣在岸市場的價格和宏觀調控政策,兩者不相互影響。他解釋,在兩個巿場存分隔下,資金進出內地受制於流通渠道的寬度和流量管理。而早前曾出現的離岸匯率,比在岸匯率高1,500點子的情況,正反映香港離岸巿場的價格,是由自身供求來決定和調整;又因為離岸巿場規模小,本港人民幣的息率不會對在岸巿場的價格有太大的影響。
來港融資難迴避內地調控
他續指,理論上內地企業看見來港發人民幣債券的成本較內地低,理應多來港融資;但由於內地非金融機構是不容許來港發人債,即使容許,內地亦有審批制度,在港籌集之人民幣資金未必可隨意匯回內地使用。故此,內企並不易於利用香港離岸巿場的低息融資環境,以迴避內地的調控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