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聶震寧 紀念辛亥 最重新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2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國出版集團訪問團。由左至右: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副總編馬汝軍,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潘凱雄,中國出版集團總裁聶震寧,世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峰和中華書局總經理李岩。 尉瑋 攝

 走進香港書展的內地展區,最為顯眼的就是中國出版集團的展位,今年該展位面積近108平方米,比去年增長近3倍,共展出約1,700種、1.4萬冊各種圖書,參展主題是「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日前,集團總裁聶震寧首次帶隊來訪書展,與記者聊聊今年出版界大熱的辛亥主題。隨他而來的「華麗」隊伍中,有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潘凱雄、中華書局總經理李岩、世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峰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副總編馬汝軍。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可持續出版 內容為王

 聶震寧說,中國出版集團從去年4月份就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策劃出的一系列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活動,不僅跨地域,更是跨媒介,可謂是華文出版界的創新之舉。

 其中,「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精品圖書海外聯展」今年5月底已經在美國開鑼。而正在會展舉行的香港書展中,位於內地展區內的中國出版集團打出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醒目招牌。聶震寧說,香港書展直接面對市民,正是與香港讀者和出版業界進行有關辛亥圖書交流的好機會。到9月份,集團還將在台灣聯經出版旗下的上海書店舉辦書展。但最為特別的是,內地音樂出版方面的「老大哥」人民音樂出版社將在今年9月於北京舉辦「辛亥百年—2011《中國當代作曲家曲庫》音樂會」,選擇了包括《中山頌》、《序曲.1911》、《九州同》等10部好評作品,讓觀眾用耳朵感受辛亥熱潮。

 「我們特別重視這次出版活動上的創新。」聶震寧說,「作品上我們要創新,既有非虛構紀實文學作品,又有大型畫冊;學術上也要創新,一部《中華民國史》,我們做了20多年,這次集大成一次出版;我們還舉行系列活動,更讓這些活動持續進行。作為一個出版單位,出兩本書表達一下紀念意義就好了,但我們還是主打市場,主打社會的影響力。」

 為配合系列活動,擴大社會影響力,集團旗下的數字閱讀平台「大佳網」也將邀請多位文學名家,從讀書的角度切入辛亥話題,更重點推介紀念辛亥的書目,而老牌雜誌《三聯生活週刊》也策劃了好幾期關於辛亥的封面主題,讀者已經看到的兩期,一期是關於袁世凱,另一期的主角則是推行洋務運動的載灃。

 但正如聶震寧所說,對於出版而言,歸根到底是「內容為王」。出版物的硬品質才是奪取讀者青睞的終極砝碼。這次中國出版集團針對辛亥主題,推出重點圖書56種,其中的重中之重,是長篇紀實文學《1911》、攝影畫冊《1911》,以及共有32卷36冊、依人物和大事記等脈絡梳理中華民國成立前後的大小事件的學術巨著《中華民國史》。

《1911》 史料的邏輯力量

 《1911》是中國著名軍旅作家王樹增的最新作品,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潘凱雄認為,王樹增的寫作特點在於其對史料的處理。

 「王樹增最近十多年主要寫了兩個系列,一個是非虛構戰爭系列,目前有三部:《長征》、《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還有就是非虛構中國近現代史系列,目前出版是《1901》,實際寫的是辛亥的前夜,晚清的時候,《1911》則專門寫辛亥。『非虛構』我們習慣叫紀實。王樹增的寫作有一個鮮明的特點,他的史料收集,一塊是有文字記載的,一塊是對親歷者、當事者的現場採訪,史料的收集和整理非常細緻、用心、下功夫。在這個過程中,作者依靠史料來說話,很少跳出來表達自己。我們以前內地的紀實文學,作者總是喜歡跳出來,對事情發表一通評論,但是背後的史料又不扎實,所以評論也顯得靠不住。王樹增的寫作自己很少發言,完全靠史料的排列,讓讀者自己去發現邏輯關係和歷史的必然性,他的每部書都非常厚,看起來有點費勁,甚至有人說他的史料太繁瑣了,但是他的邏輯力量就在這裡。這和西方的非虛構作品有一點相近。」

 一部《1911》,共60萬字,資料繁瑣厚重,潘凱雄笑著說,光是校勘書中的註解就無比費勁。該書將會在8月底9月初面世,台灣方面將由聯經出版社推出繁體版,通過上海書店銷售。

時代中的個人印記

 有史料的詳盡呈現,也有視覺的盛宴。因拍攝蘇聯解體而引起巨大迴響,並因此獲得普利策新聞攝影獎的美籍華人劉香成,將推出攝影集《1911》,由世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與香港商務印書館、台灣五南出版社和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同時推出簡、繁體及英文版本。

 世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峰介紹說,這已是該出版公司與劉香成的第三次合作,之前的第一本畫冊是《毛以後的中國》,是改革開放30年的圖片集,之後的《上海(1842-2010):一座偉大城市的肖像》,則是上海100多年的發展歷史。李峰說,關於辛亥的出版,一直以來文字的東西比較多,影像圖片的東西還不夠。《1911》的面世,相信會是一種補足。

 為了創作《1911》,劉香成從內地,到美國,到香港,到台灣,收集了1萬多張原始圖片,精選了400幅收入書中,許多照片是從私人手中收集,更有百分之三十的圖片是首次呈現在讀者面前。書的封面,是一個面容清秀的年輕軍官,只是辛亥革命時的一個普通人。從這個角度,讀者不難猜想畫冊所拿捏的角度與內容,絕非是宏大話語的論述,而是由普通人的回憶切入,去展現一個時代的面貌。那收入其中的一幅幅私人照片,正是大時代中最為真實的個人印記。

 這本攝影集內容相對客觀中性,推向國際市場也更為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接受。李峰更透露,在編書的過程中,內地已有10間省級博物館有興趣做相關展覽,現在也正在和台灣方面接洽。只可惜,由於審查程序,攝影集將會在8月出版,來不及在香港書展與讀者見面。

 聶震寧說,攝影集《1911》的海外同步出版正是中國圖書「走出去」的一個好範例,同步出版,有利於搶奪時間優勢,也更能充分利用當地出版社的有利資源。他也表示,對於中國圖書,走出去的最大瓶頸是翻譯人才的不足。「比如中華書局的《于丹<論語>心得》,通過英國很出名的版權代理商,形成了27個語種、33個版本的出版規模。這其中很關鍵的是英文版的翻譯很好,給其他版本了提供了很好的參照。」

 除了紀念辛亥革命的主題活動,書展中還將有紀念中華書局百年局慶的「百年 再出發」文化沙龍。

相關新聞
聶震寧 紀念辛亥 最重新意 (2011-07-25) (圖)
書評:音樂如何產業化發展? (2011-07-25) (圖)
書介:《吳康民口述歷史──香港政治與愛國教育》 (2011-07-25) (圖)
書介:《紅刺蝟人像攝影美學》 (2011-07-25) (圖)
書介:《時間漩渦》 (2011-07-25) (圖)
書介:《海角天涯,轉身就是家》 (2011-07-25) (圖)
書介:《Luka and the Fire of Life》 (2011-07-25) (圖)
徵稿啟事 (2011-07-25)
更正啟事 (2011-07-25)
香港書展 防走寶備忘錄 (2011-07-18) (圖)
香港書展 (2011-07-18)
說起好書,我要說的是……:《窗裡窗外》 (2011-07-18) (圖)
說起好書,我要說的是……:《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2011-07-18) (圖)
說起好書,我要說的是……:《新參者》 (2011-07-18) (圖)
說起好書,我要說的是……:《單身》(有聲書) (2011-07-18) (圖)
說起好書,我要說的是……:《偽科學鑑證5——佛光初現》、《標童話集5——蒙主寵召》 (2011-07-18) (圖)
說起好書,我要說的是……:《哪啊哪啊神去村》 (2011-07-18) (圖)
說起好書,我要說的是……:《中產心事》 (2011-07-18) (圖)
鄭豐 俠分百種 (2011-07-11) (圖)
書評:痛苦的追尋:《愛與其他不可能的追求》 (2011-07-1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