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廖毅然
滯脹全稱為「停滯性通脹」(stagflation),主要是指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而失業率上升及高通脹同時發生。滯脹源於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當時美國因為石油危機導致物價飛騰,然而經濟又出現衰退,失業率高企。在這之前,失業率和通脹是呈反向關係,因此經濟學家對這種新的經濟現象冠以「滯脹」一詞。
時至今天,美國已兩次啟動量化寬鬆政策。兩次「印銀紙」雖然有推高股市、刺激消費的作用,但同時亦推動商品價格暴漲,為全球帶來通脹問題。而且寬鬆貨幣政策只治標不治本,失業率仍然高企。今年第二季,美國失業率高見9.1%,通脹率亦達2.9%,但本地生產總值僅升1.3%,市場均認為,滯脹已經重臨美國。
本港今年第二季經濟增長兩年來首次出現按季下跌,相反通脹率升至5%,這無疑是滯脹期的徵兆。經濟學家指出,若連續第三季生產總值出現負增長,便可界定為經濟衰退,若到時通脹仍持續升溫,滯脹便告出現。
一旦降臨 有錢沒錢一樣煩
擢蚳太區業務策略及經濟顧問梁兆基指出,若滯脹來臨,即使有錢沒錢一樣煩惱。基層市民要面對通脹及失業雙重壓力。另一方面,股票市場又持續不穩,外幣波動亦不小,沒有一種資產能給予投資者安全感。不過,有學者則稱,現時本港並未出現滯脹,因為人均實質收入沒有下跌,而且實質GDP仍然維持正數,同時失業率維持在極低水平。
據政府日前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本港失業率在第二季處於3.5%的低水平。由於勞工市場相對緊張,工資和收入進一步上升。住戶入息中位數在第二季按年大幅上升9.6%,扣除通脹後仍有4.2%的實質升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