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說過由於西九龍戲曲中心有一項先天任務,就是替代新光戲院成為專供職業班演出的場地,最穩妥的選擇是建造鏡框式舞台的劇院。如果不是有這一因素,我認為值得花時間研究設計一個融合傳統戲曲舞台和現代劇場特色的「新戲曲表演舞台」。中國戲曲自上世紀初進入西方劇場(包括戲院)之後,已經放棄了傳統戲曲舞台的佈局和裝置。但從舞台表演的發展來說,表演內涵規範了表演場地的佈局,而場地的改變也影響表演本身的形式。所以,自宋以來已經使用的戲曲舞台是長時間的戲曲表演的載體,兩者互相依賴,有心人如果細心探索,可能有機會為本地粵劇打造一個有戲曲特色的現代劇場。
上述的建議除了時間外,還由於根本沒有人嘗試過,萬事起頭難,估計只會成為空中樓閣,反而戲曲中心的外觀塑造性較易著手。我個人不喜歡香港文化博物館封密式設計,因為封密式設計令它缺乏「透明」,不夠「親民」和「開放」,遠離現代公共建築物的設計概念。所以,我心目中的戲曲中心應該予人一種明亮和優雅的感覺,同時兼具古典和現代的氣息。我認為本地也有一些建築物具備上述的特質,例如山頂的「凌霄閣」和中環的「中銀大廈」,前者尤其突出。它的外形仿似中國的「鼎」,以透明玻璃作外牆,晚上室內和室外的燈光變化,營造出不同的情調。
如果我是建築師,我會以「寶盒明珠」作為設計概念。以透明物料做一個四方盒,然後把珍珠白外牆的戲曲中心放在其中。戲曲中心要有一定的高度,四面牆壁自然成為天然熒幕,配合電腦操作的投射和燈光效果,一定會變化萬千。當然,我這個構思的最大缺點是多了建造「透明盒」的龐大建築費和維修費也不菲。 ■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