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永青)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上周訪港期間,見證了兩地8項經貿協議的簽署。學者及商界人士指出,從這8項精選的經貿協議可看出三大商機,分別是鼓勵內企來港融資;加強兩地科技合作;以及加強兩地經貿機構的信息交流,合力開拓市場。
8個簽約項目中,兩個為內企來港貸款。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向本報表示,現時內地銀行普遍收緊銀根,不少內企都出現「缺水」,而是次與香港的銀行進行融資的內企,都屬較大型企業,連大型企業都有資金需求。由此可見,內地企業對資金需求何其大,這對香港銀行業來說,實在是一個極大的商機。何況,商業貸款不單令銀行受惠,對金融、財務、審計、市場推廣及法律等專業服務需求亦會隨之急升,很多專業服務業會成為贏家。
內企來港融資 銀行最受惠
「現時不時銀行的貸款要靠樓按,但利潤已大不如前,但企業貸款的利率會較高,這肯定可為銀行業帶來更大利潤空間。」
莊太量坦言,雖然現時不少國際及本港銀行已在內地設立分支行,但在內地發展始終限制多多,分支行數目太少,實在難與幾大國有銀行競爭。既然在內地難與國有銀行匹敵,若准許內企來港融資、項目融資或發行人民幣債券,這對本港銀行界來說,實在是天大商機,更可進一步鞏固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離岸人民幣中心之地位。
再者,由於現時不少內地企業都要打入國際市場,特別是中東、非洲及前蘇聯等市場,但目前內地銀行主要業務都在中國,即使在外國有分行或辦事處,對當地政經情況及人脈,始終都不及網絡遍及全球的國際大銀行。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郭振華舉例說,曾有內地商人欲賣貨給俄羅斯一家著名企業,當合同商討接近成功之際,這名內地商人向滙豐銀行商討貸款之事,並順道要求銀行駐俄分行協助查察買方之情況,結果是買方的名字及所用公文與俄羅斯著名企業十分相近,只是一字之差,但兩者實力卻差之千里。
港銀行國際網絡廣具優勢
自此以後,這名內地商人成為滙豐的客戶,幾乎所有涉外的貸款及商業事宜都交由滙豐負責。郭振華坦言,像滙豐這類國際大銀行,對外國的了解始終略勝內地銀行,所以愈來愈多內地客人光顧國際大銀行。
郭振華表示,希望中央能放寬內地企業來港融資的限制,除了大型企業、國企外,亦可容許中小企來港融資,因為內地大企業通常都只會向大型銀行貸款,若未來中小企亦可來港借錢,相信本港中小型銀行亦可受惠。
港科研可助內企產品市場化
至於科技合作方面,郭振華指出,很多人不知道香港的大學及科研機構有大批優秀人才,不少為歐美回流的專家,這些專家大多數曾在海外一流科研機構任要職,了解市場需要,懂得如何將科研市場化,加上本港擁有不少世界最先進的科研設備,研究結果獲國際認可。他說,由於本港廠家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只屬一般,經常無法善用香港的科研成果,而近年內地工業起飛,若配合本港的科研,必能令產品更具完美。
兩地經貿互補長短將達雙贏
8項簽約中,亦有兩項是雙方商會及貿易推廣機構建立互訪機制,顯見兩地加強雙方在推廣及信息交流方面的重視,郭振華認為,雙方加強交流,可發揮互補長短的作用,因為內地強於生產,但往往不清楚國際營商情況,港商則強於市場推廣及在國際誠信較高,若兩者合作,可達雙贏局面,令本港作為區內商貿中心的地位力保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