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博覽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離婚 遲婚 不婚 亞洲女性:我選擇我的人生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網絡圖片

 長久以來,婚姻都是一種神聖的制度,也是對男女雙方的保障。步入禮堂,在神父及見證人面前互許一生承諾是許多人的夢想,亦是一件美好的事。然而《經濟學人》(Economist)最新的調查顯示,亞洲女性對婚姻並不如想像般熱衷,更有不少女性抗拒結婚。美國《福布斯》(Forbes)雜誌近日公布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女性排行榜,顯示出女性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已今非昔比,女性地位上升影響其對婚姻的態度。而日前內地婚姻法一事弄得沸沸揚揚,全城轟動,到底是婚姻制度出了問題還是人的價值觀改變了?不少女性寧願做個單身快樂人也不願踏入婚姻的墳墓中,婚姻是否也逐漸變質了,不再是愛情的保障?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圖:網絡圖片

東西婚姻趨勢改弦易轍

 一直以來,西方國家的離婚率遙遙領先亞洲,因為亞洲人受傳統倫理觀念影響,家庭意識較強,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牽涉兩個家族,因此對婚姻的態度亦較為謹慎、保守,不輕易離婚。亞洲不同地區的家庭有其各自的特色,南亞地區流行早婚,婚姻多由男性主導;東亞地區的家庭亦以男性為主導,但更強調核心家庭價值(以男女雙方為家庭的中心點);而在東南亞,女性在家庭中有較大的自主權。

 根據2007至2008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在南亞和中國,超過九成以上的男女以婚姻連結彼此,結婚、生兒育女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西方國家卻相反,男女雙方不一定以婚姻作為聯繫,30歲以上的人,超過1/4是同居關係或沒有婚姻關係,在瑞典及冰島,超過一半或以上的人不婚產子。同居導致西方人晚婚,甚至提高離婚率,這個現象在亞洲並不明顯。亞洲人普遍認同婚姻主宰女性的幸福,認為女性應為了家庭及孩子放棄其工作。然而這種觀念經過長年累月的洗禮已逐漸變質,形成新的趨勢。

除了離婚,還可晚婚或不婚

 亞洲人對婚姻的態度正在改變中,財富與現代化發展逐漸磨蝕家庭的凝聚力,這種變化可從女性的婚姻取向中略窺一二。相對於西方的高離婚率及非婚生子女數字,亞洲日漸高企的離婚、晚婚及不婚率更富戲劇效果。在日本、台灣、韓國及香港這些富裕地區,結婚年齡一直往後移,甚至比西方國家更加晚婚。亞洲女性的結婚年齡平均是29至30歲,男性是31至33歲,而在美國,女性大多在26歲結婚,而男性則是28歲。如果將同居也列入結婚程序的話,東西方的差距更大。

 除了晚婚外,有些人甚至不考慮結婚。2010年,1/3三十歲以上的日本女性是單身,當中超過一半不打算結婚,台灣的情況也相近,但在英美國家,30歲以上的單身女性只佔13%至15%,差距十分大。很多西方女性雖然晚婚或不婚,同居生活卻很普遍,在婚姻制度之外依然有家庭及孩子,然而亞洲女性不婚之餘普遍亦不會同居,是完完全全的單身主義者。這個現象可以解釋為何亞洲的離婚率比西方低,不婚變相亦減少了離婚的可能。在亞洲,1,000人中有2個會離婚,相對於英美法德等西方國家而言,數字偏低,因為離婚這個現象在西方已盛行了幾十年,早已見怪不怪。近年來亞洲的離婚率亦逐漸上升,終有一日追上西方。

三從四德傳統觀念俱往矣

 《福布斯》的女性排行榜及內地婚姻法某程度可以解釋為何亞洲女性晚婚或不婚,尤其中國女性多受傳統儒家思想影響,被三從四德的觀念束縛。三從包括「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及「夫亡從子」,以服從男性為主;四德則指「婦德」(德行)、「婦言」(言辭)、「婦容」(容貌)及「婦功」(技藝),是對女性修養的規範。古代中國有「七出之條」,保障男性的夫權,剝削女性的權利,使女性成為男性的附庸。所謂「七出」指:無子、淫佚、不順父母、口舌(多言)、盜竊、嫉妒及惡疾,一旦犯下其中一條便會被休。這些不平等的待遇使女性失去自主權,在婚姻關係中受盡欺壓。不只中國,亞洲很多國家對女性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女性在社會上不受重視,淪為婚姻的奴隸,得不到公平的對待。

女性不婚理由多

 近幾十年來女性教育明顯改善了,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提高了,與男性的差距縮減了,扭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以前因為欠缺教育,女性無法亦無力去擺脫社會、家庭加諸的束縛,只能聽天由命,任由家族安排。如今人們高喊「女性抬頭」,女性不再處於被動的位置,有自主權及選擇的權利,當然不願意讓自己屈就於婚姻。教育令她們意識到婚姻背後的「代價」,自然在結婚前三思,不輕易步入婚姻的殿堂。女性學歷愈高,不婚的機會率亦愈高。在泰國,高中畢業的女性有1/8超過40歲仍然單身,而大學畢業的單身女性則佔1/5。可見,教育與婚姻的關係絲絲入扣,教育程度愈低的人愈傾向結婚,因此農村的婚姻率比城市高。歐美國家卻相反,大學畢業生的結婚率比高中畢業生高,這與社會、人的心態不無關係。

 就業機會、收入提高亦影響女性結婚的意慾。女性步入社會,在職場打拚,財政獨立,不需依賴男性亦可生存。在亞洲,人們鼓吹女性與一個高收入、高學歷的男性結婚,以保障自己未來的生活,這或許在以前的社會中可以成立,但現今女性無論學識、能力均不比男性遜色。《福布斯》公布的女性權力排行榜便是最好的證明,榜首是德國總理默克爾,第二位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第三位是巴西總統羅塞夫,皆是政界的女強人,其他如美國歌手Lady Gaga、《紐約時報》主編艾布蘭森(Jill Abramson)、台灣宏達電(HTC)創辦人王雪紅、世衛總幹事陳馮富珍等各行各業的名人亦榜上有名,可見只要給女性機會,她們亦可大放光芒。女性能力強、事業有成、有固定收入的話擇偶要求亦相對提升,可選擇的對象亦狹窄了,而男性大多不願選擇一個能力、收入比自己高的人,此亦限制了女性的婚姻之路。

 西方社會給予女性很大的自由,她們不需在婚姻或家庭中作出選擇。然而亞洲女性必須為婚姻付出較大的代價,相對工作而言,家庭生活則顯得平淡,因此她們對婚姻亦有所保留。2011年的調查顯示,只有2/3的日本女性滿意其婚姻,相較丈夫的滿意度低,然而在美國,丈夫與妻子對婚姻的滿意度普遍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西方人對婚姻的觀念較為開放,合則來不合則去,很少會去維繫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另一方面因為日本僱員工作時間長,晚上及周末經常要應酬,忽略了家人。

婚姻付出大令女性卻步

 此外,公眾的期望與輿論趕不上女性心態的轉變,女性往往因輿論壓力而捨棄工作,以婚姻生活為重。社會學家指出女性的社會地位比男性低,她們受儒家價值觀限制,一旦結婚便要放棄工作生兒育女,直到孩子長大才可以重拾工作。這種付出令許多女性對婚姻卻步,特別是那些高學識、高收入的人,因為放棄事業去生兒育女的代價實在太大。同時,亞洲女性結婚後除了要照顧孩子外,還要照顧父母及公婆。日本調查建議女性工作以外,一星期需投放30小時去處理家務,而男性只需3小時即可,如此不平等的對待無疑打擊女性投入婚姻生活的意慾。

 婚姻法亦是降低結婚率的一個因素。婚姻法本是保障雙方的一個制度,如果它不能保障女性的婚姻利益的話,女性寧可不結婚。女性期望在婚姻關係中尋求安心,例如在物業、財產的處理上希望可以保障個人。內地修訂婚姻法,最惹人爭議的是婚前貸款買房歸個人、婚後父母為子女購房屬個人財產等條文,有人認為這些條文對女性的保護不夠,女性耗盡青春最後可能甚麼也得不到。婚姻本身不應建基在物質上,然而婚姻法確實影響女性對婚姻的態度,不論這些條文合理與否,但無疑在平靜的湖中投入一顆石頭,掀起陣陣漣漪。

不婚男女尋求突破

 晚婚及不婚的現象在富裕地區較為明顯,在中國和印度,婚姻仍舊是兩性關係的規範,早婚的女性佔大多數。然而,離婚率、平均結婚年齡亦逐步上升,雖及不上日本、韓國這些地方,卻不容忽視。許多女性跳出傳統婚姻的框框,不再讓父母主導婚姻,她們透過各種途徑尋覓對象。中國現時有很多相親的電視節目,女性勇於站在鏡頭前接受男性的點評或主動去追求心儀的男性,這類節目很受歡迎,反映出女性渴望跳出傳統婚姻,尋求突破。

 不少年輕男女步出農村,走向城市去尋求更多的工作機會,他們的伴侶被遺在農村中,兩人長期分隔異地,城市與農村的生活方式亦不同,最終不可避免會走向離婚。此外,家庭的概念亦有所變化,父母兩人在城市中工作,孩子遺留在農村裡讓父母照顧。2008年的統計顯示,中國有超過58萬孩子被遺留在農村裡,孩子不能與父母生活,這也是城市化的結果,但難免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

 晚婚或不婚對女性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因為她們有選擇權,不必再受制於父母、家庭,進而減少了婚姻不和諧的可能性。但社會既有的觀念卻未必隨著這些而改變,在日本,不婚人士被認為是社會的「寄生蟲」,受人指責、攻擊,反映出社會大眾的觀念依然停留在舊式社會中。一些亞洲國家不容許男女有婚前性行為,對於20至30歲的未婚者是一種限制,變相束縛了男女間的相處形態,使不少人錯過了適婚的年齡。

男女失衡衍生問題多多

 以前一子難求,父母往往生很多胎才能求得一子,現今醫學技術發達,父母可選擇人工受孕或選擇性流產以達到生子的目的,選擇孩子的性別令男女的比例失衡。2010年,中國男女嬰兒的比例是1.18:1,而印度則是1.09:1,即每100個女嬰有超過100個男嬰出生。預計至2030年,男女比例失衡將導致8%25歲以上的中國男性找不到伴侶結婚,至2050年,不婚男性將會擴大至10%至15%。為了解決男女失衡而產生的問題,跨國聯婚風潮將席捲亞洲,帶來新的變化,但這個變化或許將婚姻狀況推向極端。

 男女失衡導致男性找不到結婚對象,他們將眼光放在國外。2002年,台灣婚姻有超過1/4是涉及外國人的,孕育出很多混血兒。很多家庭將年幼的女兒賣給外國人以賺取生活費,女性不斷流失,當地男性的成婚機會變相減少。2005 年,韓國婚姻超過1/7乃韓亞(韓國與亞洲人)聯姻;2009年,全羅南道(朝鮮半島西南部的行政區)有超過44%農民與外國新娘結合。如果中國與印度亦步韓國與台灣的後塵,從國外大量「進口」新娘的話,亞洲男女比例將會進一步失去平衡,產生更多社會問題。

 傳統婚姻束縛女性,但當女性衝破傳統規範,追求自主獨立的時候,婚姻之路依然滿佈荊棘,看不到未來。曾經,婚姻是幸福的象徵,也是女性一生中最大的夢想,現在,婚姻不再只是單純的男女結合,當中涉及利益算計,女性視之如洪水猛獸。由始至終,婚姻都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

相關新聞
離婚 遲婚 不婚 亞洲女性:我選擇我的人生路 (2011-09-01) (圖)
櫻菊楓雪 日本祭典全年停不了 (2011-08-26) (圖)
小檔案:中日同慶七夕 (2011-08-26) (圖)
九月精彩祭典:鶴岡祭 (2011-08-26)
九月精彩祭典:會津祭 (2011-08-26)
太陽能船環遊世界 汪洋上的環保熱潮 (2011-08-19) (圖)
「PlanetSolar @海港城」詳情 : (2011-08-19) (圖)
PlanetSolar船員 (2011-08-19) (圖)
環球航海之旅 (2011-08-19) (圖)
537平方米太陽能電板收集能源 (2011-08-19) (圖)
Ouriga Leader (2011-08-19) (圖)
尚德國盛號 (2011-08-19) (圖)
戳破盲點 警政護法新世紀 (2011-08-12) (圖)
犯罪率急速下滑 (2011-08-12) (圖)
平靜背後 問題多多 (2011-08-12) (圖)
努力改革 由門面做起 (2011-08-12) (圖)
團結合作 實事求是 (2011-08-12) (圖)
騎警制度 歷史悠久 (2011-08-12) (圖)
神話破滅 鑽石原來不永恆 (2011-08-05) (圖)
鑽石純潔 貿易污衊 (2011-08-0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博覽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