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專家解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大型企業保國民經濟命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04]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房廈 報道)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員胡遲向媒體指出,梳理這10年來的榜單可以發現,中國企業在規模、盈利能力方面,均取得顯著進步。他表示,在2002年,進入榜單的「入門門檻」是20億元,這一數據在2011年達140億元,在10年「入門門票」價格「翻」了7倍,體現中國企業強勁的增長速度。

許多行業仍乏核心競爭力

 他指出,這些大型企業為中國的就業問題做出了卓越貢獻。2011年,500強企業解決了中國約2,700萬人的就業問題,創造新的勞動就業崗位81萬個。納稅總額達2.73萬億,佔2010年中國稅收總額的37.4%。此外,在兼併重組方面更加活躍,提高了生產效率。可以說,隨著這些大企業的發展,中國的整體國民經濟水平亦隨之提高,說他們「保住」了國家經濟命脈,並不為過。

 國家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梅新育對本報表示,與世界500強企業相比,中國企業仍乏核心競爭力。他闡釋,世界500強企業決定了相關行業的技術標準和發展方向,全世界研發投入的80%、技術創新的70%、技術轉移的60%都是由世界500強企業主導完成的。與之相較,中國入圍世界500強榜單的58家企業所處行業多處資源壟斷、規模經濟和低成本範疇,在許多行業仍乏核心競爭力,這對有更多中國企業成長為世界一流企業構成挑戰。

須加大核心技術研發投入

 梅新育指出,中國企業的技術對外依賴度達50%,科技對發展的貢獻率僅佔30%,發明專利只佔世界總量的1.8%。雖然很多產品標注為「中國製造」,但研發設計、關鍵部件和市場營銷都在國外,只有加工、封裝等勞動力密集型環節在國內完成。表面上看,有一些中國企業依靠「國外技術」和「廉價勞動力」等優勢「做大」,但卻並未「做強」。因此,當前絕大多數中國企業亟待在核心技術研發和核心產品研製方面加大投入,方可維持增長速度。

相關新聞
專家解讀:大型企業保國民經濟命脈 (2011-09-04)
專家解讀:內地客購港「磚頭」抗通脹 (2011-09-04) (圖)
專家解讀:豐收料難抑農產品價格漲 (2011-09-03)
發展新疆 培育新增長點 (2011-09-02)
專家解讀:緊縮政策成效顯 經濟或臻上升期 (2011-09-02) (圖)
專家解讀:總量調控防衝擊套利 (2011-09-02)
專家解讀:菲律賓首重分享中國紅利 (2011-09-01)
專家解讀:首次試航目的:不同海況下運行 (2011-09-01)
專家解讀:首次試航目的:不同海況下運行 (2011-09-01)
專家解讀:天旱加減排 水火電齊減產 (2011-08-31) (圖)
專家解讀:野田延續前朝對華路線 (2011-08-31)
專家解說:需關注地方債長期風險累積 (2011-08-30)
專家解讀:西貢「香港後花園」潛力優厚 (2011-08-30)
專家解讀:日華深層次矛盾破解非易 (2011-08-30)
專家解讀:發展中菲關係符雙方利益 (2011-08-28) (圖)
專家解讀:護法:釐清管轄權 有助維護港司法獨立 (2011-08-27)
專家解讀:美欲拼湊亞洲版「小北約」 (2011-08-26)
專家解讀:酒店投資大 影響標價 (2011-08-26) (圖)
專家解讀:防「熱錢」通過資本渠道湧入 (2011-08-25)
專家解讀:華經濟穩固增長 助歐美走出陰霾 (2011-08-2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專家解讀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