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鍾承佑作品《自圓其說》
文:賈選凝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中五學生鍾承佑很熱愛中國傳統水墨畫及書法,而他舉辦的首個個展《我.覺》的最特別之處,其實不只是一位年輕人的首個個人展覽,更是他探索這個世界的一種獨特方式。他不諱言自己的讀寫障礙,他眼中看到的世界或多或少不同於普通同齡人,但卻被轉化為獨特的創作力量。他從個人出發,憑獨特的直覺,把超過20幅6呎高的大型畫作變成一幕幕城巿景觀,把「我城」呈現在藝術作品當中。他的作品各不相同—《城巿》裡的城巿並不拘泥於特定的國家,畫中的文字有些是鏡面倒轉(mirror image),表達了他不只想從單面去看這城巿。而《陰謀論》系列中,2010年五區公投又成了他的創作主題,讓觀者細味解讀。他還把港式《潮語》,化成一幅城市攝影集,既時髦又充滿自己的主張。今次便讓我們與他探討他《我.覺》與「我城」背後的創作感想。
這一系列作品的idea是?
鍾:「我」是指從個人出發,在創作時,我在大部分時間也注重自己的直覺。例如我覺得哪裡需要顏色便畫在畫布上,「直覺」就是我的作品。我以《我.覺》為展覽題目,是為引用古文中的「覺」。它的寫法和現代不同,中間主要部首為「文」。這種最原始的「覺」在我創作過程中十分重要。所謂idea,其實是純粹的屬於自己的作品,涉及題材很廣泛,有城市、文化等等多種元素。我作品所講的,是自己最為關注的事—有了思考就畫,中國詩詞、文學、粗口和潮語,以及身邊的朋友,都給了我靈感。比如我看完一場朋友做的探討生死的演出,就會要來劇本,將這一命題,結連自己的創作。
怎樣在創作中吸收不同的元素?
鍾:我並沒有刻意去吸收中國傳統或是西方意念,只是做自己的很純粹的東西。我的作品中本來已有一些西方的塊面等概念,再加入構圖等方法,就構成了現在的樣子。沒有刻意,而是自然地從中式水墨中衍生出西方元素。
如何去用藝術表達你所看到的世界?
鍾:我堅持思考屬於自己的靈感和意念,其實這個時代究竟還有多少人還會去想「甚麼是屬於我的」?一路學別人的東西,並不會誕生自己的創作。而又其實因為我的讀寫障礙(我從來不回避這一點,有時反而刻意同人提起,因為他們會忘記,忘記我和他們不一樣),我所看到的世界本來便有些失真,別人看到的是圓形,但我看到的卻是正方形。但我並不覺得這種障礙對我有太大影響,而且可能正因為如此,才會有今天這場個展。因為我要比別人更努力來證明我的能力,其他人才會認可我。但我是樂觀的,這不是一件壞事,我不會寫字,但我可以將字調轉,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重新創作那些字,可以完全取決於自我。
對觀眾有怎樣的期待?
鍾:我沒有特意期望他們有些怎樣的感受,只希望觀眾可以將他們的感受告訴我——無論是彈還是讚,喜歡還是不喜歡。因為這次展覽的準備時間還是不足夠,所以也更希望多和觀眾交流,由他們主動地告訴我,他們看到了些甚麼,這對我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