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巾幗打撈隊 還滇池清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9-1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打撈隊儼然滇池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堅持不懈早出晚歸 拯救高原母親湖

 在雲南有高原明珠之稱的500里滇池,活躍著這樣一支由婦女組成的「巾幗打撈隊」。她們每天一早下「海」,夜幕降臨才收工,日復一日地打撈滇池中的水草和污物,一幹已經23年。沒有人能夠準確統計,23年裡她們打撈了多少水草和污物;她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打撈對淨化滇池水體有多大作用。而讓她們年復一年,23年堅持不懈的動力,來自於一腔對母親湖深深的情感!近日,記者兩度與這支巾幗打撈隊近距離接觸,感受她們對母親湖的那一份深深的情。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樹勇

 「另外的4個組分散在3條入湖河道上,這裡有1個組。」如約划著小船到岸邊接記者的李雲麗,指著草海上的十幾條正在打撈水草的小船說。李雲麗是滇池巾幗打撈隊的隊長,從同是滇池岸邊的晉寧縣嫁到西山區新河村的她,因為出身漁民家庭,自小會使船,嫁過來不久就加入了打撈隊並當上了隊長。

留守婦女自發成立打撈隊

 見記者來訪,水面上忙碌著的隊員們一邊打撈,一邊打開了話匣子:20多年前,她們是滇池裡的水上人家。打魚為生的新河村漁民,每年有7、8個月生活在滇池上。「那時候,我們喝的是滇池水,做飯也用滇池水。」資深打撈隊員張鳳英說,「滇池就像是我們的母親,不單給我們吃、給我們喝,還養育了我們一代又一代。」

 曾幾何時,滇池流域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高原明珠黯然失色。「水面上飄浮的水生植物、藍藻和垃圾厚厚一層,船都划不動。」首批打撈隊員之一的楊水芝告訴記者。滇池污染最嚴重的1987年至1996年,草海和入滇池河道水面上長滿了水生物和漂浮物,瘋長的藍藻在水面積成厚達20多公分的飄浮物,滇池草海水面像浮著一層厚厚的綠油漆,氣味腥臭。打魚為生的新河村民斷了生活來源,只好放棄祖輩沿襲下來的打魚營生,青壯紛紛外出打工,另謀生路。留守婦女則自發成立了打撈隊,每天划著小船打撈水草。

最大心願 恢復當年水質

 如今,打撈隊已擴大到90多人、40多條船,除打撈滇池草海區域11平方公里湖面的污物外,還擔負船房河、西壩河和大觀河3條入滇池河道的清理。「現有90多名隊員中,年齡從30多歲到60多歲的都有。先後在打撈隊工作過的隊員,已遠遠超過300人。」李雲麗介紹。「現在水越來越清,過幾年又能吃上海菜了。」對滇池恢復當年水質的深深期待,是她們最大的心願。

 「每天早上7點下『海』,打撈到下午6點收工。要是冬季,天色已開始暗下來了。」 當了多年隊長的李雲麗說,這樣的工作持續了23年。身著印有「巾幗打撈隊」字樣的紅色馬甲,穿行於草海上,此起彼落的打撈動作,從遊人如織的草海大堤遠遠望去,十分醒目,儼然一道亮麗的風景。

相關新聞
巾幗打撈隊 還滇池清澈 (2011-09-13) (圖)
隊員互幫互敬 姐妹情深 (2011-09-13) (圖)
23年如一日 活躍500里滇池 (2011-09-13) (圖)
首批隊員 媳婦「撈」成婆 (2011-09-13) (圖)
南澗彝族跳菜 進入藝術殿堂 (2011-09-13) (圖)
跳菜世家跳菜癡 承傳古老藝術 (2011-09-13) (圖)
跳菜女子 (2011-09-13) (圖)
曹萬泰:續當溝通橋樑 推進兩地融合 (2011-09-12) (圖)
獨特工作:職員全天候命 協助求助港人 (2011-09-12) (圖)
工作磨練:歷經多盛典 難忘新體驗 (2011-09-12)
變成北京通:身懷一卡通 閑暇轉胡同 (2011-09-12) (圖)
問與答 (2011-09-12)
2011亞洲品牌500強出爐 中移動海爾居前10 (2011-09-10) (圖)
盛典星光閃耀 政商名流雲集 (2011-09-10) (圖)
完達山乳業:養健康牛 產放心奶 (2011-09-10) (圖)
香港可助內地品牌接軌國際 (2011-09-10) (圖)
2011亞洲品牌500強前10名 (2011-09-10)
弱勢大學教師 哀嘆生計維艱 (2011-09-09) (圖)
無錢治病 不敢帶父母體檢 (2011-09-09)
每課10元 堪比粵最低時薪 (2011-09-0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