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2個月內,市場先後出現多2份免費報章,令免費報章增至6份,有學者認為,免費報章的氾濫將令免費及收費報章的內容走向大眾化,擔心質素因而下降,抹殺了新聞原有的意義。有廣告公司則認為,報業「廣告大戰」勢難避免,部分報章未必可以「捱得住」,最終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蜻蜓點水」報道 資訊傳播「悲劇」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指出,免費報章主要是一些蜻蜓點水的報道,並無具體仔細內容,更無具體的分析,「作為一個公民社會,如果公眾很依賴免費報章去了解社會實況,這是一個悲劇。」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認為,《爽報》發行量高達80萬份,傳統報章的經營空間肯定會受影響,尤其是本身經營困難者,但對財經及專業報章的影響則不大;免費報章則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否則會汰弱留強。
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亦相信,《爽報》加入市場後,令全港免費報章增至6份,總發行量已超越傳統收費報章,勢將衝擊傳媒生態,並會造成惡性競爭。
「分薄」全行收益 「汰弱留強」難免
樹仁大學新聞系系主任梁天偉指出,每份收費報章都有自己客路,相信《爽報》面世短期內不會令收費報章的市場造成太大影響,但免費報章主要依靠廣告生存,擔心發行量相對較少的免費報會「做唔住」。
廣告公司行政總裁曾錦強表示,現時免費報章佔整體報紙廣告市場大約30%,而免費報章的讀者及廣告量仍有上升趨勢,相信免費報章的廣告量最終會超越收費報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