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生代香港設計力量(左為趙健隆,右為霍耀初)
香港產品設計業界的新生代實力,日前藉由知專設計學院(HKDI)產品設計高級文憑應屆畢業生謝欣霖摘取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Award)設計概念獎,再度進入我們的視野。紅點設計大獎素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以創新程度、美感質量和實用功能作為評審標準,是國際專業設計水準的競逐與展示,參賽設計師來自全球49個國家。而謝欣霖脫穎而出的設計作品「池魚.松枝」(Pond and Pine)則以線條極簡的環保概念,傳達了居家節水的節能意識,既富創意,又兼具美感。這件令人驚艷的創意概念背後,明眼人立即感知到設計師的心思之巧妙與對作品駕馭的成熟。
我們因而意識到,原來香港年青一代的設計功力已頗具大將風範——這些剛剛走出校門的設計專業畢業生,已經肩負起了本土產品設計的創意重任。那麼,他們亮麗靈活的構思背後,又是怎樣以自己所學、所知,投入於設計工業的靈感釀造呢?今次,我們便與你分享3位知專獲獎學生的創意故事。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攝:香港文匯報攝影記者 彭子文
手表變身「拍子王」
年僅22歲的趙健隆,今年即將從知專畢業,他剛剛獲得了第28屆香港鐘表設計比賽季軍。修讀時計及時尚產品設計高級文憑的他,獲獎的作品來源於平日在地鐵中的觀察。「搭地鐵時留意到許多人喜歡邊聽音樂邊下意識地跟著節奏打拍子。」因而他設計了一款內置mp3功能的手表,並將這隻表命名為「拍子王」。原來他將手表自設成一套節拍器,邊聽音樂邊按動表面上的按鈕,就能宛如打鼓一般,加重音樂的本來質感,令人玩味十足。
對於這款設計,趙健隆充分考慮了人體工學方面的需求。「食指、中指和拇指配合著打拍子,就像真的在打一整套鼓。」材質使用塑膠,是考慮到了年輕人的接受需要,及作為一隻音樂手表的外觀特性,那麼這樣一件時尚設計,是否可以時機成熟到進入市場?這位年輕男孩謙虛表示:「大概還未到時候吧,耗電量與界面顯示等技術因素都還需要加以完善,現在仍停留在概念階段。」但參加鐘表大賽本身已是絕大挑戰,他前後花了15周進行市場調查、嘗試畫圖試版,生平第一次參加大型的比賽,因而一切都是毫無經驗從零開始。
但事實上,對於知專的畢業生而言,參加產品設計比賽是大家都不陌生的必經之路。像鐘表設計賽這樣的本土設計賽事,基本上長年都由知專學生包攬大獎。讀鐘表設計如趙健隆,授課老師一早便鼓勵他們參加珠寶、鐘表、家電等設計競賽,「因為對未來的發展會有幫助。」如今尚未畢業的他,正實習於本地一家鐘表設計公司。談及畢業後有何打算,他坦言自己想做的是「全能設計師」,不只限於鐘表,更希望涉獵眼鏡配飾、傢俬家電等與品質生活相關的領域。他說:「當初入校時,我對自己其實未有這樣高的期望。如今了解到設計行業的龐大需求,對自身的要求和感到的壓力也從而變大。」
本土的設計環境在他看來仍有許多局限性,諸如對知名度的過分重視、技術支持不及內地便捷等等。他認為「在香港做出很大成就其實是難的」,但本土設計最具優勢的創意思維卻無可替代。雖然年青,他的心底卻已埋下一份揚威香港設計的使命感。他說:「我想將自己的創意帶出本地,如果未來前往國內發展,也是為著令本地的設計更為知名、更被世人所接受。」
「香港有希望出更多、更好的設計師」
霍耀初與趙健隆的共同點,不只是他們都在知專修讀同樣的專業,也不只在於他們都喜歡橫跨業界各個門類的美國著名設計師Philip Stein,他們更同為今屆香港鐘表設計大賽的獲獎者。09年畢業後,霍耀初升讀另間學院的產品設計學士課程,並已於今年獲得學位,且在鐘表大賽中。他的獲獎作品「兩地」與今年的比賽主題「夢幻組合」相得益彰因而獲得冠軍—這是一隻可以分時計顯示兩地時區與時間的手表,針對長年外出公幹人士的需求而設計。他將全球的正負時區分開,外圈表盤為負,內圈為正,頗一目了然。經常出差人士從而可以最有效率地掌握香港與外國的兩地時間。完成這件創意有何收穫?霍耀初相信自己從中變得更為細心。「表是非常細密的事物,分與秒之間的小小變化,都會帶來完全不同的效果。」從最初靈感到顏色配搭的細節直到成品,他充分體悟出了小小差別所孕育的大大分別。
他說自己最初讀鐘表設計時很迷茫。「聽都未聽過這樣的專業,但後來日漸理解,表是大家都會用的東西,也懂得了課程的價值所在。」慢慢地,開始全面接觸產品設計,他學會了對每件產品看得更細,去體味其背後所使用的方法,而他自己更鐘情的則是對設計師要求更高的室內設計。
「環境設計中要顧慮的東西更多,牽涉的知識架構也更龐大,要營造一個環境,必須懂得這個空間中的冷氣、水、風等所有方面。」他的家人一開始不覺得「讀設計」是個正經行業,也不太了解設計的真正意涵,直到他漸漸摸索出自己的方向,家人也才算放心。在他看來,知專的最大特點是分門別類開設各種設計課程,提供各種可能性與興趣面向給學生。
「香港有這樣一間專門的設計學院真的是重要的。」霍耀初認為本土環境的最大優勢正是立足國際,又可以看到歐洲看不到而屬於中國的、內地的創意。在他看來,儘管政府多年來主要扶持經濟,但創意產業的潛力卻始終不可低估。「我們可以看到的東西,遠遠多於其他地方,所以香港有希望出更多、更好的設計師。」就以鐘表為例,香港的鐘表出口量全球數一數二,過去大多只限於幫人生產,但當產商擁有資金後,也渴望做出自己的產品。「有技術的支持下,緊缺的正是設計師。」因而霍耀初相信,他們這樣的畢業生,大有機會去學以致用。
由生活入手的設計之美
謝欣霖的獲獎設計「池魚.松枝」,是一組浴室洗手盆及水龍頭,其特別之處在於水龍頭內安裝了微型投射裝置,當我們洗手時,一條紅色小魚的影像便會投射到用家手上,但隨著用水量增加,魚便由紅色轉為黃色,其後再變為白色並且消失——仿佛一條活靈活現的生命,直接由於我們對水資源的浪費而喪生。正是這樣獨具匠心的設計,令評委深感獨特從而為之打動。
而這一作品同時也是謝欣霖的畢業功課,最初她在新聞上看到香港的日平均用水量高居全球第四位,繼而發現自家每月的用水量與同學家中反差鮮明。「我家是個四口之家,一季水費是200多元,而同學的五口之家一季水費竟高達1300多元。」為何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她發現原來兩家人的用水習慣非常不同。「同學家會分開洗衫,而在我家則會為了節水,而將大家的衣服放在一起洗。」生活用水上的巨大浪費,觸動了她渴望以設計實現改變的敏感。「我閞始去想,作為設計師,可以做些甚麼,令水不再被輕易浪費?」
實際的設計過程則是不斷調整與預想之距離的過程。起初她曾想過令魚的顏色變化由淺入深,最後以紅色警示用家,但在徵詢同學等多方意見後,發現過於耀目的紅色反而可能會讓人更貪戀關注手中投射出的「魚仔」,而無形中增加水耗,故而最終選定了以紅色至無色的設置。謝欣霖說:「起初做了8個不同的概念,方向都完全不同,有想過以電子顯示提醒用家注意用水量,也設想過該如何限制取水裝置,最終將這些想法都整合在一起,開始做technology study。」事實上,她發現如果對人指出「你用了一公升水」其實十分抽象,並不會起到量化的警示作用,加之在了解了產品內部的科技運作與生產原理後,她決定用自己最喜愛的山水畫意境來包裝產品。
流動在掌心的魚—捧在手心中的生命,配上線條簡潔的白色瓷盆,就宛如將小型盆景置入洗手台之上,渾然一體。謝欣霖認為,靚麗的外觀並非產品設計的最核心,真正重要的仍是背後的概念。
如今她已升讀香港理工大學繼續攻讀設計,未來是否想做個好的產品設計師?她尚不願將自己限定在一個框架之中,只是希望學多些、知多些,但繼續從事設計行業則是一定的。那麼知專的學習生涯帶給她的最大裨益是甚麼?她說:「是對我創意思維的不斷鼓勵,我學會了設計並非只是考慮外界的生產環境,擁有open mind才是最重要的。」不同的視點和不同體驗的碰撞,是令她不斷煥發靈感的最大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