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各式各樣的棋,事不宜遲,快和朋友大戰一局吧!
玩具槍、洋娃娃、橡筋繩、換衫紙公仔是70、80年代的玩意,雖然簡單,卻樂趣無窮。90年代開始流行電子玩具,遊戲機、寵物玩具等大放異采,深受小朋友歡迎。近幾年,舊式遊戲機已不受青睞,人們逐漸走向科技世界,先有NDS、PSP,後有iPhone、iPad。以前流行玩集體遊戲,捉迷藏、射波子、麻鷹捉雞仔、大風吹是小朋友的最愛,如今反而喜歡坐在電腦前玩網上遊戲。從群體到個人,從實物到虛擬,童年的深刻回憶也被慢慢侵蝕。有見及此,青年廣場設立「遊戲文化廊」玩具展區,長期展出不同年代具代表性的玩具,讓人一睹上個世紀的玩具,重拾童真。
回味童年時光
以前電腦未普及,小朋友最大的樂趣便是與左鄰右里的孩子一起玩樂,不是玩甚麼高級的玩意,只是踢踢球,你追我跑的,青梅竹馬的關係便是在追逐中建立起來。70、80年代的孩子大多在屋h長大,屋h有一個大平台,孩子們總愛在那裡玩耍,笑著、鬧著這樣便一個下午。屋h生活雖然單調,但孩子卻在苦悶的生活中發揮無限創意。一條小小的麻繩,卻能玩出很多花式,兩個人一個接一個翻花繩,手指左右移動,前穿後梭,變出不同的形狀。
女孩子很愛跳橡筋繩,兩個人充當「柱子」,圈起橡筋繩,橡筋繩的高度慢慢調升,跳著跳著,不知不覺就長大了。以前不用去公園,隨便在地上畫幾個格仔便可以跳飛機,一盒竹籤可以消磨一整天時間,還有男孩子最喜歡和女孩子玩超人大戰洋娃娃。沒有沒完沒了的興趣班,沒有一大堆益智玩具,只有最單純的童心和一份難以言喻的友情。
青年中心的苦與樂
童年時,父母忙工作、忙生活,沒有時間陪伴孩子,不少人反而喜愛跑青年中心,自己找樂趣。青年中心地方大、玩具多,最重要的是不愁找不到玩伴,幾個孩子坐下來玩波子棋、飛行棋、鬥獸棋,五花八門,甚麼都玩、甚麼都試。有些孩子在青年中心一呆便是一整天,看看書、聊聊天,時間不知不覺便流逝了。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自個兒找樂趣,享受屬於自己的光陰。沒有父母陪伴不是學壞的藉口,因為人有選擇的權利,一切只在於個人的心態。待在青年中心的日子或許苦悶,但至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比自己不幸的人多的是。
玩具反映社會文化
玩具陪伴孩子走過不短的歲月,50、60年代生活貧乏,孩子憑著創意自製玩具,射波子、荷蘭水蓋、拍公仔紙等便是當年的產物,那個年代的孩子比較知足,喜歡玩樂但也比較懂事。70、80年代經濟起飛,洋娃娃、超人、玩具槍成為孩子的新寵,加上電視逐漸走進人們生活中,孩子喜愛看卡通片,所以這個時期的玩具大多與卡通人物相關。90年代開始,電子遊戲機成為玩具生產商最大的敵人,一部遊戲機便能滿足孩子所有的慾望,同時也是物質生活的開端。快樂彷彿建構在金錢上,孩子開始比較玩具的多寡、誰的遊戲機比較新穎。踏入千禧年,隨著網上遊戲的出現、Apple產品熱賣,玩具世界又掀起一場大戰。
簡單的玩具慢慢走向複雜、多元化,玩具種類愈來愈多對孩子而言是一件好事,畢竟多一個選擇。然而你是否樂見孩子的童年被電子產品淹沒?電子玩具帶來的未必是快樂,而是更大的空虛感。是時候走一敞「遊戲文化廊」,重溫童真歲月。 ■文:蘇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