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恬隱鄉間承遺志 烈士靈前無愧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0-0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南海籍烈士羅遇坤之孫羅錦初向記者講述祖父生前往事。本報記者李叢書 攝

 人人都說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但在尋訪辛亥革命黃花崗烈士後人時,記者發現廣東花都(舊稱花縣)、南海等地,捨生取義之士不遑多讓。僅廣州三·二九起義血染黃花的72名烈士中,就有18位來自花縣,另有13位來自南海。探訪其出處,多為鄉野村夫、販夫走卒之輩。然而當有志之士為救國振臂一呼,他們卻毫不遲疑,扔下手中的鋤頭、貨擔慷慨赴死。百載之後,烈士的後人大多仍在這片土地上或辛勤耕耘,或行商做賈。幾位受訪遺屬告訴記者,烈士後裔的身份,除了令他們偶爾被媒體問詢之外,大多時候生活寧靜而恬淡。

 國運昌盛,民眾樂業安居,不正是先輩拋灑熱血孜孜以求的夢想?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鵬飛、李叢書、顧一丹

羅錦初是南海籍黃花崗烈士羅遇坤的孫子,今年62歲,退休前是丹灶中學的老師。退休後,他為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自己籌建了「紛紛雨」公益紀念平台,自此退休生活中便多了一抹溫馨亮色,除了每日的閱讀時間外,他常常掛在網上發佈新日誌,更換圖片和進行後台管理。

誕遺腹子冀「漢人掌權」

 他的祖父羅遇坤,1907年(丁未年)曾參加了鎮南關起義,大難不死,1911年(辛亥年)參加了黃花崗起義,因彈藥耗盡,獨力難支,被捕後與饒輔廷、羅聯三人同時就義。

 噩耗傳到家鄉,母親妻子悲痛欲絕。羅犧牲時不過虛歲26,妻子還不足22歲,且有孕在身。同年六月,羅錦初的父親出世,起名「羅漢權」,許是寄以了「漢人掌權」的願望。作為羅遇坤的獨子,羅漢權育有四個兒女,如今羅錦初其兄弟4人各有家庭,有的更三代同堂,日子過得殷實。烈士香燈有繼,當可含笑九泉。

70高齡重拾烈屬身份

 由於抗日時期逃難等種種緣由,羅錦初一家喪失了一切烈屬證件。新舊政權的更迭,讓身份重新確認之路艱難迂迴。羅漢權作為烈士第二代,此前的幾十年只能自行前往黃花崗拜祭先烈,直到70高齡才得以正式以義士遺屬身份參與政府黃花崗公祭活動。

 羅錦初回憶道,「那是25年前,我和父親首次參加與省市黨政領導、烈士親屬在黃花崗烈士墓前舉行的一次紀念活動。當時的場面很浩大,看見老父終於被承認身份,圓了祭祀先烈的夢想,而感到此生無憾的樣子,我的心靈受到極大震撼。我當即萌生了繼承父志的願望,開始著手收集與黃花崗烈士相關的資料,特別是丹灶籍的,以傳後世。」

要求後代以祖為榜樣

問及先烈英勇獻身精神對其造成的影響,羅錦初相當激動:「可以說,先烈的精神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和我的家人。雖然現在的生活並非富貴,但在平日的為人處事中,我均會像父親要求我那樣,要求自己的孩子以先祖為榜樣,嚴於律己,凡事要對得起天地良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烈士第四代,乃至第五代,由於年少,加之對先烈事跡了解不透徹,自然感情也就不如我們深厚。但無論怎樣,他們始終會緊記自己是革命烈士的後代,並以此為榮。」

 令他不無遺憾的是,時下「九零後」對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一知半解,許多人不清楚黃花崗起義究為何事,更不知道南海曾出現過十三位黃花崗烈士。為此,他目前最大的希望是,社會能重視對烈士事跡和精神的宣傳,重新燃起人們對先烈的緬懷尊敬之情,讓更多的國民能夠記住這些英雄。

相關新聞
黃花後人今安在?系列五之二 (2011-10-09) (圖)
恬隱鄉間承遺志 烈士靈前無愧顏 (2011-10-09) (圖)
南海英烈遺風 傳至第五代 (2011-10-09) (圖)
不識廣州城內路 先鋒隊多枉死 (2011-10-09) (圖)
年發50塊白銀 孫中山厚恤遺孤 (2011-10-09)
黃花後人今安在?系列五之一 (2011-10-08) (圖)
黃花崗講史廿載 不使先烈湮草間 (2011-10-08) (圖)
生者接力建陵園 (2011-10-08) (圖)
黃花崗起義u沉:明知不可為 以血喚覺醒 (2011-10-08)
英雄後人一生坎坷 使命感從未消退 (2011-10-08) (圖)
本報專訪 潘潔:延續區域減排 細微粒納監察 (2011-10-03) (圖)
醫生:浮粒入肺可誘發冠心病 (2011-10-03) (圖)
粵港擬推跨境物料回收再用 (2011-10-03) (圖)
三地商聯動 保護白海豚 (2011-10-03) (圖)
史上最大太空實驗 華科學家保駕 (2011-10-01) (圖)
新型熱管大幅提升太陽能利用率 (2011-10-01) (圖)
貼近大師:文藝宅男 時尚科學家 (2011-10-01) (圖)
話你知:阿爾法磁譜儀計劃探索暗物質 (2011-10-01)
張春賢全力治疆:發展穩定並重 推進建疆偉業 (2011-10-01) (圖)
改善民生 年投入千四 億 (2011-10-0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