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數據表明,由河道進入滇池的年均水量近9億立方米,約佔滇池流域入湖水量的73%。2008年以來,昆明市從長效管理機制的建立著手,從主河道延伸到支流溝渠,從末端延伸到污染源頭,對全市36條主要出入湖河道及84條支流開展綜合整治。2008年初,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書記仇和任政委、市長張祖林任指揮長、副市長王道興任副指揮長的滇池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指揮部,指揮部的成立標誌著入湖河道綜合整治工作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首先建立了入湖河道「河長負責制」和每月兩次的集中巡河督查機制;二是進一步明確河道整治的內容;三是明確職責、分工協作,全力實施河道整治;四是成立省市兩級滇池水污染防治專家督導組,加強河道整治的督促檢查。
截止目前,入湖河道兩岸拆臨拆違拆遷258.5萬平方米,封堵主要入湖河道排污口4971個,鋪設截污管353.4公里,綠化面積728.7萬平方米,綠化長度725.8千米,濕地建設14992.2畝,修建道路、人行便道658.9公里,畜禽禁養9172戶、354.1萬頭(隻),河床清淤179.7萬立方米。通過採取上述有效措施,根據昆明市環境監測中心監測數據,2011年1∼8月監測的39條入湖河流中,14條入湖河流水質達到其水環境階段保護目標要求,其中冷水河、牧羊河水質類別為I類,洛龍河水質類別為II類,新寶象河、柴河、馬料河、大河(淤泥河)、茨巷河、梁王河、東大河水質類別為IV類,南衝河、中河(護城河)、白漁河、古城河水質類別為V類;26條河道水質污染程度顯著減輕,分別為盤龍江、新寶象河、金汁河、大觀河、新河(新運糧河)、柴河、馬料河、船房河、蝦壩河、金家河、南衝河、海河、大河(淤泥河)、中河(城河)、茨巷河、大清河(含明通河)、採蓮河、梁王河、白漁河、太家河、老運糧河、古城河、小清河、東大河、姚安河、老盤龍江,河道沿岸環境得到較大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