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抗通脹」App,為用戶提供一個互動的平台,取得產品優惠價的同時,亦可報價。
曾經,PSP、NDS是年輕人的「聖物」。隨著智能手機崛起,人們手上的遊戲機早已過時,取而代之的是iPhone、iPad、Galaxy。任天堂的時代早已過去,如今已踏入智能時代,Apps大行其道,不用WhatsApp、Face Time,不玩Angry Bird、Fruit Ninja,你就「out」啦!
Apps愈出愈多,功能亦愈來愈多元化,商場Apps多不勝數,不同的品牌亦相繼推出自己的Apps,生活早已不能與之分割。眼見Apps發展蓬勃,許多人投入其中,Apps從一開始的娛樂消閒,發展至如今衣食住行樣樣皆備,改變的不只是消費、玩樂模式,還有生活模式。筆者找來資訊管理的學生及程式開發公司負責人,與他們探討Apps的發展潛力及商戶與用戶的雙向關係,從而了解其對生活的影響。
■文、攝(部分):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IDC調查報告顯示,2010年流動應用程式(Mobile Apps)的下載量是 10.9億,預計2014年將達至76.9億。除了一般應用外,企業應用程式的開發將會成為另一風潮。愈來愈多程式湧現,用戶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但Apps也有一個生命周期,開發商在開發新程式時必須將程式的生命周期列入考慮,從而延長Apps的生命力,同時亦必須兼顧科技發展,不斷加入新元素,保留Apps的新鮮感。要開發一個好Apps絕不簡單。
實用、常用、多元化並存
Apps可說是智能手機的核心,市面上的Apps五花八門,要開發一個受歡迎的Apps除了要迎合潮流之餘,更要摸清用戶的心理。鄭景鴻(Kenelm)就讀營銷資訊管理,對資訊科技有一定的認識,作為一個用戶,他指出會經常留意市面上的新Apps,但一般休閒娛樂的Apps不會在手機內逗留太久,留下來的通常是實用性高及經常用的Apps,如WhatsApp、Facebook等。「實用性高但不常用的,我會在有需要的時候才下載,用完後就會delete,例如機場航班、郵政局資料等。」Kenelm說。
每一個Apps都有針對的用戶群,年輕人喜歡多元化、互動性高的Apps,學生、工作的人較常用雲端科技(Cloud Computing)的Apps,喜歡逛街購物的用戶自然對商場、品牌Apps更感興趣。Kenelm表示:「市場上有一些利用AR (Augmented Reality)技術製作的Apps,如MTR Malls App,結合虛擬及現實,趣味倍增,使Apps成為一個互動的工具,可以與朋友一起玩。雲端科技的Apps亦很好用,我可以用『Dropbox』將有用的筆記儲存在網絡上,上課時可以下載,以『GoodReader』開啟,十分方便。」實用性及互動性高的程式,其生命周期往往比較長,一些普通的遊戲Apps用家很快便會玩厭,很難久留在App Market上。
延長Apps生命力
每個App的生命周期都不一樣,但Apps的最終目的是持續地為用戶提供服務,因此開發商要不停地更新資訊,避免資訊過期,同時要不停修訂功能,避免被市場淘汱。Apps的生命周期不單單是取決於實用或非實用,更重要的是用戶的態度。「我們可從下載量及再訪人數兩方面去了解App是否已死,下載量可反映App的流行程度,而再訪人數則顯示App能否留住用戶,如果兩個數據都偏低,則證明App的生命力不再。除了經常更新App的資料外,商戶可考慮因應節日推出不同的App版本去吸引顧客,定期舉辦活動亦可留住一定的用戶。」易經科技(e-jing Technologies)負責人陳英亮(Ray)表示。雖然很多大型公司投入資源去寫App,但它們很少做大型更新或不再推出新的版本,用戶會隨時間而慢慢流失。「我們希望將App發展成一個多元化平台,不只提供資訊,更能將用戶聚焦,在同一平台上分享、交流訊息,帶來更多互動。」Ray說。平台概念說起來簡單,但實際運作卻不容易,以「抗通脹」App為例,它搜羅全港的商品價格,定期更新資料,用戶同時亦可透過報價系統,發現產品的優惠價便即刻報價,由此商戶與客戶之間不再處於主動與被動的位置,兩者互動更大。
雙向的互動模式
「我們寫App是以幫助用戶為前提,進而幫助社會宣傳科技,因此會優先考慮寫與社會、教育相關的Apps,我們亦希望作一個先行者,所以亦會嘗試寫那些涉及先進科技的Apps。」Ray笑言。平台的互動模式確實可以幫助用戶更快取得資訊,同時亦打破傳統商戶主導、用戶接收的單向局面,用戶在平台上變相亦成為資訊提供者,從被動變成主動,達到雙向互動的形式。此外,開發商與商戶在雙向模式下亦可互惠互利,大家合作,形成一個網絡平台,用戶透過App得知商戶的產品有優惠,而商戶在無形中亦幫助開發商宣傳App,愈多人投入其中,效果則愈明顯,既能幫助到用戶,又可以延長App的生命周期。「用戶很聰明,他們可以分辨出哪些Apps純粹為了宣傳或收集用家資料,哪些Apps是真正幫助到自己。」不是以用戶為前提的Apps難以屹立於市場,終究逃不過固有的生命周期。
創意最重要
蘋果作為智能手機的先行者,創意無限是必備的條件,而寫Apps亦需具備創意及前瞻性。從最初簡單的Apps,進而用作傳播資訊,如今發展至互動、多元化,科技一直在進步,用戶的慾望、需求亦愈來愈大,如果不創新求變,香港的App市場只會不斷萎縮,進而被其他地區取代。「一個理想的App應該包含三個元素,分別是Social(社交)、Local(地理)及Mobile(移動),能夠將資訊分享到社交網站,顯示用家的相關位置及可以在不同的流動裝置上使用。」Kenelm說。這三個元素對用家而言很重要,對開發商而言,內容、功能與設計並存便是一個好App。用戶從微觀角度出發,希望App能更貼近生活,開發商則從宏觀角度看App的整體性,希望開拓更大的市場,兩者並沒有衝突。
面對未知的前景,Ray坦言現時未能預測智能手機之後會是甚麼新科技,至少App市場現在還有發展空間,香港在這個領域依然有一定的優勢。「App行業講求創意,內容、功能是最基本的,但創意卻是主宰Apps存亡的關鍵,亦是寫App最困難之處。」Ray指出。天馬行空是創意的源頭,縱然未必能即刻做到,但至少可以朝著這個方向走,因為十年前沒有人預計智能手機會風行全球,亦沒有人相信手機與電腦可以融為一體。
Apps與生活息息相關,以前send SMS、打長途電話尚且要收費,如今透過網絡WhatsApp、FaceTime,一切看似很方便,是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還是愈來愈生疏呢?有人說這些通訊Apps成為他們與舊朋友或不太熟悉的朋友的橋樑,化解了尷尬,但亦有人指出同一席上的兩人不直接對話,反而用WhatsApp溝通。或許生活真的便利了,或許人與人之間確實因為科技得以重新聯繫,然而事情總有兩面,在沉迷手機網絡、低頭玩遊戲、發訊息的同時亦想一想身邊人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