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閻惠昌指揮樂團小組在港青學校演出《賽馬》。
香港中樂團9月中在中秋佳節前的成都音樂之旅,行程短暫,僅3夜4日,卻是一次「非常任務」,是樂團歷年來多次中國內地音樂之旅中,活動及影響層面均最大的一次。
樂團此行除於中秋節前夕(9月11日下午3時)於嬌子音樂廳舉行了一場「港韻耀金 秋成都愛心音樂會」,還在音樂會前一天的上午,前往成都市郊金堂縣三星鎮港青學校進行示範演出,下午則在四川音樂學院舉行藝術合作簽署儀式後,進行交流表演。後兩項活動都與音樂教育有關,而舉行當日亦適逢中國教師節,倍添意義。
這三項活動的背後,更是「川港兩地全方位合作」此一理念變成現實的開始;也是2007年設立的香港駐成都經貿辦事處,將職能從單純的經貿領域,向著文化、醫療、體育、教育等各方面作全方位拓展的頭鑼。「成都辦」是香港政府在內地設立的四個辦事處之一,服務範圍包括四川、湖南、雲南、貴州、陝西及重慶五省市,幅員頗大,是吸收香港直接投資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四川亦是西部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這次香港中樂團以全團85名團員的陣容出訪,是雙方在藝術交流上一個非常高的起點,可見中樂團此行所肩負的「非常任務」。
金堂縣港青學校的示範演出形式與背後的意義都很「非常」,這間學校原是一間學生人數不多的村校,2003年9月獲得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捐款119萬元,新建成約2000平方米的教學大樓。到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後,香港政府從「支援四川地震災區重建工作信託基金」中撥出1,000萬港元,連同縣政府配套撥款1,150萬元,將學校「提檔升級」,於去年10月建成。此行各人所見的標準化教學樓、學生宿舍、綜合樓等超過一萬平方米,學制擴大為九年制,更名為「港青學校」。
樂團這次親善探訪演出,結合一位香港年青企業家特別送予該校一批民族樂器的捐贈儀式。為此,當日樂團安排了一個20多人的小組出席,在儀式舉行前後,設計了三項不同的活動。第一項是在學校的多功能廳為全校過千師生表演,首先是熱鬧的傳統吹打樂《淘金令》,繼而是合奏四川民歌《黃楊扁擔》,然後是笛子二重奏與小樂隊的《喜訊傳來樂 開懷》,最後以充滿趣味的吹打樂《鋸大缸》結束。這四首樂曲很快便將全場學生吸引,達到引發學生對樂器演奏興趣的目的。表演完畢,學生分為三組,在不同樓層參與敲擊樂、吹管樂及彈撥樂聲部的互動學習。現場所見各參與的學生都極為專注投入,且多顯出興奮心情。
在超過半小時的互動學習後,所有學生重聚多功能廳,除欣賞樂團鑼鼓小組演奏形神俱備的土家族打溜子《錦雞出山》與繪形繪聲的《賽馬》,全體學生還在最後起立,在樂隊伴奏下高唱《感恩的心》,真摯的歌聲與純真的笑臉,讓不少在場的嘉賓和樂師都被感動了!在整個長約兩個小時的活動中,又再一次顯示出音樂的感染力量,是香港中樂團在中國內地將音樂帶入學校中去,讓眾多細小純真的心靈直接獲得音樂薰陶的首次。
另一10多人的小組則在下午去到四川音樂學院,於音樂院內600多座位的音樂廳舉行了樂團與音樂學院雙方的藝術合作協議簽署儀式,日後音樂學院將安排民樂系的師生到香港中樂團實習,樂團並協助學院組織樂團;此外,在音樂創作、樂器改革上亦會尋求合作空間。儀式完成後開始交流演出,首先由音樂學院演出了四首獨奏曲,全是原創樂曲。至於香港中樂團的五首樂曲則有五種演出形式,有較大的變化。開始是環保胡琴四重奏《燃燒的希望》(老鑼曲),接著是王梓靜琵琶獨奏羅永暉的《千章掃》一、三、四段,接著是絲弦五重奏《囂板》(徐堅強曲),再由魏冠華與陸雲霞的京胡、京二胡演奏的京劇曲牌《二簧小開門》接上,最後演奏的是周熙杰所寫、展示環保胡琴家族成果的低音革胡小協奏曲,原用作為樂隊中「拱托」仍常被認為「不稱職」的低音革胡,竟然能獨挑獨奏大樑,那確是讓內地同行一再感到驚訝之事。
無疑地,在嬌子音樂廳的音樂會,是樂團此行的高潮。樂團排出了一套既有中國傳統色彩(《將軍令》、《楊門女將》),又有現代音響風格(《莊周夢》),不僅有四川(《板車號子與山歌》)和香港(《小小山貝河》)的音樂,還有民歌戲曲的音調;既有藝術深度,又有掀起情緒氣氛與觀眾互動演出的程大兆《黃河暢想》,由此也就構成一套多樣化、多姿采的雅俗共賞節目。
成都音樂之旅,儘管行程匆匆,但三項活動都發揮了「非常任務」的「非常影響」,香港過往30多年來在大型中樂發展上所取得的藝術成果,繼西安音樂廳的演出後,又再次帶入西部,而且是遍及學校、社會和專業的不同層面,這當是香港中樂團歷年來外遊的一個「非常紀錄」呢! ■文、圖:周凡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