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涂若奔)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應堅發表報告指出,施政報告提出不少具有創新思維的建議,有助於促進樓市持續、健康發展,解決本港的中長期房屋問題。由於此次未出台新的短期調控措施,他料樓市投資氣氛將趨於穩定,但仍難改變因外圍環境變化而帶來的樓市調整步伐。
新居屋抵銷「豪宅化」
應堅於報告中指出,施政報告較往年增加了一條新內容,即當樓價脫離市民購買力時,「政府需要介入市場,透過增加土地供應和資助房屋政策,作出調節。」其中,增加資助房屋是政府對現行政策的一大調整,確認在供應短缺及樓價飆升等特殊市場環境下,政府會恢復發展商角色,在私人住宅之外增加公營住宅供應層面,此舉將對樓市產生深遠影響。他稱,政府於2002年後停建及停售居屋,其目的是盡快恢復當時整體供過於求矛盾,恢復市場信心。但近年來復甦步伐超出預期,樓市供過於求迅即轉為供不應求,缺乏公營住宅供應層面,供求矛盾更加突出,雖然政府通過增加土地供應進行調節,但私人機構是否將土地資源轉換為住宅供應並不是政府所能控制的。故他認為增加公營住宅供應層面,令樓市供應更有保障,更可在特殊市場環境下加快平衡供求。
應堅並指出,「實而不華」的新居屋推出,有助抵銷住宅「豪宅化」現象的影響,假設未來樓市能夠達到每年興建2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目標,每年建設4,000至5,000個新居屋,加上「置安心」計劃亦以提供中小型單位為主,公營住宅供應對整體樓市供應結構中的影響不可低估。另外,市建局在市區改造過程中將更多地建設中小型單位,政府在土地拍賣及招標中加入「限呎樓」及「限量地」條款,亦會進一步增強政策效果。
房策助港樓市健康發展
不過,由於歐美債務危機進一步惡化,本港樓市成交已連續三個月萎縮,投資者觀望氣氛加重。應堅認為,施政報告提出增加土地及公營住宅供應等中長期政策措施,並著手解決阻礙房地產健康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令房屋政策明朗化,有助消除市場疑雲,但樓市調控方面未有出台新措施,故這些政策對本港樓市長期健康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短期影響卻相對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