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0月29日下午,海外華媒高層一行在衡陽市的湘水明珠文化長廊參觀。 香港文匯報記者譚錦屏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穎、曹真真、李程、劉恩琛 衡陽報道)「回首衡陽,遙望湘江;白雲深處,是我故鄉。」台灣著名作家瓊瑤的一首《寄白雲思故鄉》,讓同是遊子的海外華媒高層們深有感觸。沿湘江東岸風光帶往南,有不同朝代50位衡陽名人的數十首吟詠衡陽詩句伴隨一路前行。29日下午,參訪團一行在衡陽市的湘水明珠文化長廊體驗了湘江這條「流淌著文化的河流」的獨特氣質。
古邑衡州,三江交匯,文盛武張,被譽為「藍墨水的上游」,因「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又雅稱「雁城」。這裡,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也是荊楚文化的代表性城市。蔡倫的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宋代四大書院之首的石鼓書院距今約1,200餘年歷史;世界級的唯物主義哲學大家王船山誕生於此;馬英九、瓊瑤等都是衡陽籍名人的傑出代表。
市委市府投大筆資金治水
衡陽市委宣傳部部長謝宏治介紹說,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蘊是歷史賦予衡陽的一筆寶貴財富,因此市委、市政府在治理湘江上,不僅投入大筆資金治污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還特別注重強調其文化內涵,比如湘水明珠文化長廊就屬於湘江東岸南堤風光帶一期工程,不僅具有防洪、觀光、休閒等功能,而且濃縮記錄了古城衡陽2,200年的璀璨歷史。
據了解,湘江流經衡陽226公里,以「三江(湘江、蒸水、耒水)六岸」風光帶建設為核心,近年來衡陽先後啟動了「秀水工程」、「親水工程」、「治水工程」,將湘江打造得美輪美奐,同時加快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步伐,改寫了廢水直排江河的歷史。
如今,202個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納入國家計劃,868座病險水庫被列入國家和省級治理規劃……擁有11條湘江主要支流的衡陽正蓄勢發力,實現從水利大市到水鄉福地的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