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社科院預料,未來文化產業將成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圖為幾個小朋友在一個動漫展上用手體驗動漫作品。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中國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昨天指出,近期公佈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公報,提出將文化產業建成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令人關注。他分析稱,支柱產業至少須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5%,而據現有數據及經濟發展預期,前景樂觀。從2004年到2010年,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由3,439億增長到11,052億,年增率為21.48%,若按這個速度增長,2015年可達29,238億元,將佔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5.32%,超過「支柱產業」的標準。
中國社科院文學哲學學部昨天舉辦「文化體制改革與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學術報告會」。張曉明認為,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決定》提出文化強國的目標,最後確定了文化發展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引領性位置,將中國文化發展推向了新的階段。文化強國目標提出6個具體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優秀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文化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形成、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
或超「支柱產業」標準
張曉明表示,《決定》提出把文化產業建成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是個引人注目的目標。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時提出,「十二五」期間國民經濟年增率將控制在7%,因此預計到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55萬億元。而按照過去六年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的年增率(21.48%)計算,到2015年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可達29,238億元,佔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5.32%,屆時將達到甚至超過「支柱產業」的標準。
此外,《決定》中最重要的問題是文化體制改革。他認為,文化強國的改革目標有四個,首先是深化國有文化單位改革,打造市場主體,盤活存量資源,是本輪改革的中心環節;其次是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加大開放市場准入,這是改革深化的唯一途徑;第三,創新文化管理體制,轉變政府職能,推動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府和中介組織分開,建立起政府調節市場、市場調節企業的新型宏觀調控機制,這是改革新階段的關鍵環節;第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機制,這是改革成功的必要條件。
學者:文化體制改革最重要
另外,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章建剛在《打造與文化市場互補互動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報告中指出,《決定》,對未來十年間的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作了四個方面的安排,分別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現代傳播體系、建設傳統優秀文化傳承體系和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他認為,公共文化服務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考慮公民的公共文化需求,出於社會正義和發展引導目的的另一個全新制度安排,它應該與文化市場具有良好的互補互動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