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加國前總理克雷蒂安於2003年11月最後一次黨會議後抬起其下議院椅子,標誌他退休,告別政壇。資料圖片
美國財赤和債務居高不下,歐債危機苦無良方,要解決遙遙無期。但看看加拿大!加國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曾經歷類似情況,負債飆升至佔國內生產總值(GDP)68%,幾乎淪為今天的希臘,須接受國際援助,被譏為「第三世界榮譽成員」。前總理克雷蒂安政府1993年上台後,大刀闊斧削支瘦身,獲全國支持,短短4年,國庫轉虧為盈。歐美絕對可以借鏡。
克雷蒂安日前接受路透社專訪,憶述加國當時債台高築,融資成本極高,加元被視為「北方披索」,無人問津。加國赤字在1980年至1990年間激增一倍,負債比率與現時負債74%的美國相似。1992年底,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及穆迪相繼下調加國外幣債務評級,政府竟仍愛理不理。直至1994年底,《華爾街日報》以「加國破產」為題,形容是「第三世界國家,或需與本幣擠兌的墨西哥一樣,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援助。」淪為國際笑柄,加國才如夢初醒。
「不博士」拒撥款 削支加稅7比1
克雷蒂安領導的民主黨政府實施極嚴厲凍結開支方案,規模大得連內閣也以為政府會迅速倒台。1994年一次會議上,一名部長要求撥款,遭克雷蒂安拒絕;另一部長提要求,克雷蒂安稱,下一個要求撥款的部長,整體預算削20%,強硬態度為他贏得「不博士」(Dr.No)的稱號。
政府當時削支與加稅比例為7比1,與現時華府極力要求加稅的作風大相逕庭。除老人醫療等少數部分,各部門削支5%至65%,工業部削一半預算,項目由54個減至11個。
政府開支在1994年至1999年間大減140億加元(約1,043億港元),國庫於1997年前轉虧為盈,直至2008年衰退前,連續11年錄得盈餘。加國由當初於七大工業國組織(G7)中財政第二差,變成增長最強勁。
高官也削支 反對黨國民支持
即使高官也不能倖免削支,以免激起民忿。結果,反對黨及國民意外地全力支持緊縮,克雷蒂安不僅沒倒台,甚至再贏得兩屆大選,奪得國會大多數議席。
加國贏得預算戰,首要是認清債台高築的現實,再厲行削支和縮減政府規模。加國承認當時集天時之利,既無歐債危機困擾,亦無出現美國黨爭的困局,但其實施緊縮的決心、負責任的態度仍值得借鏡。 ■路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