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勝利者 2》
中國著名雕塑家蔣朔正在香港舉行個展《紅貓》,以可愛逗趣的紅貓的形象來代表及投射現今中國的社會及經濟發展。她在中央美術學院(現隸屬於北京清華大學)修讀裝飾雕塑,早年移居奧地利並在當地成立雕塑工作室,所以她的「遠觀祖國」慢慢發展為從今天龐大的資本機器中延伸出的種種迷思。目睹了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時代中人民不同理想與價值觀的藝術家,發現其中的共同之處是人們心態上同樣的集體狂熱。蔣朔將對社會的觀察都收歸眼內,並將此等觀察靈巧地融合於她的雕塑創作之中。這次展覽中也會展出她於2008年起開始創作的紅衛兵雕塑作品。過去時代遺留下的種種符號,被幻化為她凝視中國社會幾十年變遷的具象回饋。今次,我們將走近她的雕塑世界,理解她創作背後的更深思考。
■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蔣朔說:「貓是中國人眼中的特殊物,它既是最普遍的家養寵物,也是最被寄予人們祈願的象徵物。」過去純樸的農人養貓的目地,實用而唯物,為了防鼠和滅鼠,即是為防止糧食被盜而破財;「而商人們養貓不光是怕老鼠偷幾把米,更相信貓能招財。」商人們所看重的「招財貓」意頭,與如今「發財至上」的中國社會盛行心態很是暗合。而「貓」的招財神力,在中國獨有的改革開放語境中,更被政治領導人鄧小平賦予了獨一無二的意義,他所提出的「白貓黑貓」理論,奠定了中國全民經商、經濟產生翻天覆地巨變的社會新氣象。
貓是既溫柔又兇猛的動物,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就如同中國三十年經濟發展中的風雲變幻。蔣朔個人很喜歡貓,因為貓的矛盾形態——既聽話又我行我素,本身便很迷人。事實上,蔣朔本身便是個隨心所欲、風格自然的創作者,海外的幾十年生活背景和傾心於中國民間智慧的自身興趣,令她的作品同時兼具西方式的簡潔和源於生活的中國式幽默輕鬆。她表示自己受「石雕、青銅器」等器物的美學影響較深,而當這種美學感知表達在自己的創作中時,她將對個人身份和社會狀態的思考融合為一種和煦的象徵方式。
在紅色符號下看中國的變化
紅貓、紅衛兵,我們不難發現紅色是蔣朔創作意念的一種重要色彩。誠如她所說:「過去人們手裡拿著紅色的毛主席語錄,如今則是拿著紅色的房產證」,也沒有想去做太過宏大的反思,她只是看出了這「紅」在過去與現在同樣是身份及地位的象徵,過去年代的政治狂熱已轉為了如今的經濟狂熱,她不批判,而只是在其間發問。「過去看中國的變化是在國外遠遠地看,現在則更多能看到人內心的變化、個人追求與信仰的變化。」她相信溫故才能知新,過去的時代是否已真正過去?「或許時代過去了,但人們的根本思維方式並沒改變。」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等「人的問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表現得同樣明顯,因而她重新使用了紅衛兵這樣標誌了逝去狂熱的符號,希望捕捉過去與現在之社會形態的相同和不同。
蔣朔是創作心態非常好的藝術家,她希望自己的作品給人以輕鬆享受。「我期望觀眾回饋,但不會特別等待。」正如創作時充滿激情的她,一旦做完作品再面對它們時便會激情淡去。但她也希望通過這一系列作品,對中國的現狀和將來有些想法,能在享受之外、搞笑之餘,想一想「未來」、「以後」會怎樣。她說:「我其實一直在尋找以後是怎樣。」從國外到中國,從過去時代到如今現狀,「我一直在關注的可能不是我的藝術本身,也不是我的作品,而是作為一個藝術家,對人類社會甚至自然的思考。」這些才是影響她每天生活品質的關鍵因素,而非作品本身。
如果名與利並不能為藝術家這份職業帶來快樂,那麼追求究竟建基於何?蔣朔認為是一種生活方式。「藝術家有相對自由的空間去思考與創作。」通過作品,想說的其實可以被表達得太多,但歸根結底,她認為自己的創作是單純、簡單的,僅只是想實實在在地給觀眾帶來一些享受。因而無論藝術背後的思考是否宏大,當我們面對她的作品時,都會感到輕鬆而充滿意趣。或許這即是藝術家的一番匠心獨具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