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房廈 北京報道)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張曉山向香港文匯報指出,自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在時隔18年後重新鎖定「三農」問題以來,中央已連續八年通過「一號文件」指導「三農」工作,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實現了中國糧食生產「8連增」、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8年較快增長的創舉。不過隨著耕地面積下降,人地矛盾突出,亟需尋找新的增長方式,以確保農產品的穩定供給。因此,在科技方面加大投入,代表了中國未來農業發展的新方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守英向香港文匯報闡釋,農業科技是指在生產方面應用科學技術及可提高農民生活的綜合科技應用,包括高科技農業和高效農業。
他介紹,如中國人均耕地面積有限,增加糧食供應量的重要方式就是提高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而這就需要依靠優良品種和種植技術的改進,因此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育種技術頗值得關注。
中原證券研報顯示,對比農業科技轉化率與農業產出增長科技貢獻率,美國85%、80%的數據遠遠領先於中國的40%、50%,中國的農業貢獻率仍有極大的提升空間。而此前為加快農業科技發展步伐,國家已推行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財政傾斜與行政規範等。在此基礎之上推進農業科技革命,是出於保證國家糧食安全,配合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業效益等一系列的工作綜合考量。
東興證券分析師王昕強調,當前中國工業化已經進入中高級階段,工業反哺農業進入大發展期,農業農村的各項工作發展的要點直指農業現代化。因此,農業科技化成為中國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加快農業科技化進程預計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中央扶持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