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讀書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主題書鼻祖《格蘭塔》尋找當代中國的故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2-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格蘭塔》主編約翰.弗里曼(左四)和副主編艾蘭.奧芙瑞(Ellah Allfrey)(左二)來到京滬兩地,代表雜誌首次與中國出版社與作家進行交流。

 約翰.弗里曼(John Freeman)相信故事的力量,並認為正是絕妙的故事,讓《格蘭塔》(《Granta》)之所以成為《格蘭塔》。他討厭窠臼,無法忍受墨守成規的視點與敘事模式,也不盡信海外華人作家筆下的中國故事,因為這些作家對當代中國的認識很有可能已經裹足不前。作為《格蘭塔》的主編,弗里曼看準中國角度將是令這本古老的文學雜誌再度煥發青春活力的契機。於是,「故事捕手」弗里曼開始「撒網」,志在獵取鮮活的中國故事。 ■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

 創辦於1889年的《格蘭塔》是當今最負盛名的文學雜誌之一,儘管最初的《格蘭塔》雜誌只是本劍橋大學的學生刊物。1970年代,《格蘭塔》因種種原因停刊後,又於1979年以主題書的形式重獲新生。《格蘭塔》每期設立一個主題——從私密的人類體驗到更寬泛的公共及社會話題,自早期的「美國新寫作」、「自傳」、「革命之後」、「滾石」、「骯髒現實主義」、「為政治的文學」,至近期的「異域小說」、「女性主義」、「十年以後」、「恐怖驚悚」。每期雜誌都分別圍繞主題,遴選約十篇長文。

尋找中國故事

 《格蘭塔》的撰稿人著實是大牌雲集,其中就包括馬丁.艾米斯、朱里安.巴恩斯、雷蒙德.卡佛、保羅.奧斯特、米蘭.昆德拉、加布埃爾.加西亞.馬爾克斯、薩爾曼.拉什迪、珍妮特.溫特森.史蒂芬.金等。

 11月18日至20日,《格蘭塔》現任主編約翰.弗里曼和副主編艾蘭.奧芙瑞(Ellah Allfrey)來到京滬兩地,代表雜誌首次與中國出版社與作家進行交流。除了為將來的中文版尋找合適的譯者與合作方,《格蘭塔》此行的重要目的就是尋找中國故事。「《格蘭塔》從來就沒有政治或者文學的宣言,卻始終相信故事的力量,」弗里曼說,「好的故事,無論來自甚麼國家,都直指人心。」

 不過,弗里曼想要的顯然不是貼滿中國標籤的「臉譜式」中國故事。因為在他看來,若在敘事的過程中,過於強調地域性,就會得到墨守成規的描寫。「我讀過中國的歷史,詩歌,也採訪過中國的作家,與此同時美國媒體對中國也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報道,但對中國的描寫,往往是複雜與自相矛盾的。有時候我也通過旅居海外的中國作家來了解中國,但誰又能保證這些人對當代中國的了解不是處於停滯狀態?我這次來中國,就是要以開放的心態,感受真實的中國。」

 「比如我們的『巴基斯坦』專輯,」《格蘭塔》副主編艾蘭.奧芙瑞補充說道,「我們西方人在想到巴基斯坦時,多數人聯想到的都是恐怖主義、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但當我們請巴基斯坦作家寫自己的生活時,他們寫出的卻是愛情故事,他們關心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這些作品,你可以看出作家在思考『我是誰』,在探索自己的身份。」

挖掘新寫作力量

 如果固步自封,一成不變,文學雜誌就會失去生命力,淪為一座博物館,在奧芙瑞看來,這無疑是危險傾向。「好的做法應該是主動出擊,走到外面的世界與人交流,尋找新作品,我們不會高高在上,完全依靠經紀人給我們找作品,我們會走出去,和很多人交談、讀許多作品,去外國挖掘優秀作者,做這行就是要保持好奇心,」奧芙瑞透露,儘管不少出版社都對投稿設置了苛刻的要求,但為了不錯過任何一部好作品,《格蘭塔》向來都是有稿必閱。

 122歲「高齡」的《格蘭塔》,其一以貫之的辦刊風格,為全球業界所津津樂道。殊不知,《格蘭塔》是以「萬變」應「不變」。「新寫作」是《格蘭塔》遴稿最重要的標準,「當然所謂的『新』包羅萬象,可以是全新作家的作品、全新的寫作風格,或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生活方式等等。」弗里曼解釋說。值得稱道的是,《格蘭塔》的「新寫作」標桿從未因人而異。弗里曼透露,《格蘭塔》拒絕過很多著名作家的作品。「我們曾經就某一主題向他們約稿,說實在的,有些來稿實在不忍卒讀,完全達不到《格蘭塔》的要求,總之我們不會因為某一位作家的名氣而接受他的所有作品。」

 而在挖掘具有文學潛力的新人作家方面,不得不說《格蘭塔》確實是獨具慧眼。除了每期刊登一至兩位新人作家的作品,每隔10年,《格蘭塔》還會定時推出小說特刊,通過評選英國、美國、西班牙等地35歲以下最佳青年小說家的方式,鼓勵青年人的小說創作,其中不少獲獎者,若干年後,果然出現在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的獲獎名單上。被問及《格蘭塔》的好品味由何而來,弗里曼俏皮地回答:「其實一眼就能判斷好壞,因為好的作品就如情色,身體會有自然反應。」

中國mook的行走

 內地青年文學三駕馬車之一的張悅然,對《格蘭塔》推崇備至。除了創作自己的作品,張悅然也擔任知名mook(註:「Mook」是一個英日混血的組合單詞,即將雜誌(Magazine)和書籍(Book)合在一起,成為獨具魅力的「雜誌書」(Mook)《鯉》的主編,「我總是要提到英國的文學雜誌《格蘭塔》,那是我理想中《鯉》的樣子。」張悅然說,在她心目中,理想中的雜誌是既有所堅持,又在不斷拓展和創新,「每一期都有所改變,然而,將各期放在一起,又會發現它們有著連貫和一致的氣息。」

 《格蘭塔》的主題角度獨特,張悅然同樣認為,為每一期的《鯉》選擇主題是最重要的環節。《鯉》過往的主題分別是「孤獨」、「嫉妒」、「謊言」、「曖昧」、「最好的時光」、「以愛之名」、「逃避」、「上癮」、「荷爾蒙」、「來不及」,而一旦確立了某個主題,在張悅然看來,就等同於成功了一半,「我們討論最多的就是主題,我們希望主題既是文學的主題,也能夠從某一個角度深入年輕一代的內心情感和思想狀態,對社會是有洞察性的。」

 不過與《格蘭塔》廣泛徵稿的做法不同,《鯉》此前一直是採用編輯約稿的方式。對此,張悅然解釋說,她並不是懷疑自由來稿的質量,惟在最初階段,廣泛徵稿可能會令《鯉》的標準與志趣變得模糊。「或許我們在標準方面,的確有一些太過固執的堅持,但我個人一直認為,在《鯉》的最初階段,寧可所建立的標準有所偏頗,也遠好過沒有標準。」不過自第十期開始,《鯉》已經開始向讀者徵稿。「在出版過九期之後,我們認為這個標準已經牢固的建立,我們才開始向讀者徵稿,因為讀者可以比較清楚地知道,他們投稿的這本雜誌是怎樣的形象和氣質,有著怎樣的標準。」

相關新聞
主題書鼻祖《格蘭塔》尋找當代中國的故事 (2011-12-07) (圖)
N城記:北京/上海•堅守內心的風景 (2011-12-07)
Reading Tips:電子運程書 (2011-12-07)
首尚文化暢銷電子書排行榜 (截至2011年11月26日) (2011-12-07) (圖)
回首2011年內地書市風起雲湧 (2011-12-05) (圖)
書評:加藤嘉一:將自我融入中日情感 (2011-12-05) (圖)
書介:《楊凡時間》 (2011-12-05) (圖)
書介:《莎士比亞三姐妹》 (2011-12-05) (圖)
書介:《張浚生訪談錄》 (2011-12-05) (圖)
書介:《蔣家的私房菜──筷子夾起的歷史佳餚》 (2011-12-05) (圖)
書介:《Civilization: The West and the Rest》 (2011-12-05) (圖)
徵稿啟事 (2011-12-05)
ebook多媒體:愛的地下教育 (發聲書) (2011-11-30) (圖)
ebook多媒體:日本手記 11/2011 (2011-11-30) (圖)
ebook多媒體:品味英語 (2011-11-30) (圖)
ebook多媒體:超越三部曲 (2011-11-30) (圖)
ebook多媒體:單身 (2011-11-30) (圖)
N城記:上海/北京•反對誤讀 (2011-11-30) (圖)
香港舊書店的奇葩 (2011-11-30) (圖)
福爾摩斯回歸! (2011-11-2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讀書人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