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嚴敏慧、陳寶瑤)部分內地孕婦不顧母子安危,遇見「就腳」公立醫院即闖進。臨近邊境、沒有產科服務的北區醫院首當其「衝」,過往每年平均有140名至150名內地孕婦「衝閘」產子,但今年4月醫管局「落閘」後,今年1月至11月已錄得160宗,遠超去年全年的143宗。該院急症科部門主管柯世強表示,該院不設產科,每次有孕婦作動到急症室求診,醫護人員均心驚膽顫,抽調不少人手處理。
現時全港有16間公立醫院設有急症室,當中只有8間醫院設有產科。若孕婦作動到不設產科的急症醫院求診,院方在情況許可下會將孕婦轉送最接近的產科醫院分娩。柯世強表示,臨近年底的產子高峰,每月「衝閘」個案升至20多宗,上月更錄得24宗,較10月份多出30%,且孕婦往往會在臨盆前一刻才入院,令急症室醫護人員工作量大增。他表示,每次有孕婦作動求診,助產士會評估是否有即時生產的可能性,盡量安排合適個案轉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分娩,但每次轉送均要安排醫生「跟車」。
抽調醫生 後果可大可小
「上月便有一名懷有雙胞胎的內地孕婦,在懷孕24周時突然作動,到北區醫院急症室求診,由於擔心她隨時生產,只好派2名急症室醫生及1名護士,隨救護車把孕婦送到威爾斯醫院。」柯世強表示,現時該部門只有17名醫生,日間僅能安排3至5名醫生當值,晚上更只有2名醫生上班,人手突然被抽調,輕則令急症服務受阻,其他病人的輪候時間延長;重則因人手短缺未能應付緊急個案,令其他急症病人的生命受威脅。
柯世強補充,現時幾乎每周均有1名孕婦來不及轉院,被迫在該院急症室分娩,「病人由1個變成2個」。他坦言,每次有孕婦在急症室產子,醫護人員均膽顫心驚,擔心未能處理所有的併發症。他指出,兩周前有1名早產嬰兒在急症室出生,體重只有1公斤,要插喉放置在保溫箱,始能轉送威院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整個過程非常危急。他表示,要解決問題,除了要設法減少內地孕婦衝急症室產子,急症室人手亦有必要增加,「就算一更有3名醫生當值,已經是危險水平」,冀醫管局能盡快處理。
停止預約 臨盆照樣衝閘
威爾斯親王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張德康指出,該院早於2月已全面停收非本地孕婦今年的分娩預約,在該院分娩的內地孕婦理應銳減,但實際情況剛剛相反,非本地孕婦經急症室分娩個案由今年初每月只有數宗,大幅增加至10月錄得的45宗,佔該部門工作量的7%至8%,他擔心問題每況愈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