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特稿:細價股成棄兒 損集資中心地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2-17]     我要評論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

 目前港股的輪證市佔率,已由07年的22%增至今年10月的33%,11、12月更常高達逾四成。雖然這令大市成交得以在淡市中維持,但輪證的活躍成交使大市飛上飛落、愈炒愈激,市場變賭場,對成交而言短期是好事,長遠就埋下不利伏線。炒輪證已代替了炒細價股,細價股變成棄兒,本港又拿甚麼吸引內地中小企來上市?古語形容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嚴重後果的行為是「飲鴆止渴」,現時港股只著重發展輪證工具的做法,又何異於「飲鴆止渴」?

輪證以小博大勝細價股

 存在皆合理。全民熱炒衍生工具十分正常,既然看不透市況前景,就用槓桿效應放大短期波幅炒即日鮮,甚至半日鮮。如果沒有這些短炒活動「撐場」,大市成交應該再跌一半,至只剩200多億元,倒退到05年時的水平,屆時中環租金狂瀉,大量金融從業員、財經傳媒失業,證券行生意淡薄,無數的問題都會「衍生」出來。

 但若放任這股短炒文化,以小博大的炒短線,交易所「淪為」賭場,除了散戶輸錢外,「中國集資中心」的金漆招牌又會否輸掉?普遍的市場人士都認為,衍生工具的興起,完全取代了細價股以小博大的功能,不用印花稅下買賣成本又輕,更重要是一定有莊家接貨,散戶自然對細價股興趣愈來愈低。細價股「被邊緣化」,連鎖反應之下,連基金也不會沾手細價股,成交也只有每況愈下。

中小企對經濟貢獻巨大

 細價股都是市場上的中小企,一個社會經濟發展要健康,這些公司的貢獻十分重要,吸納大量就業人口,也相對夠膽冒險創新。假設中小企在萌芽生根階段就「缺水」,難以從市場上集資,一定令本港商場少了很多成功的傳奇。近年內地大型及巨無霸級企業幾乎都已掛牌,但內地還有逾1,000萬家民企沒上市,這些上市資源一直被全球交易所虎視眈眈,如果本港市場對中小企冷感,不再給中小企多個機會,中小企要麼「等死」,要麼投奔到別的地方尋找生機;若本港喪失「中國集資中心」這個光環,港交所最終也會變成「等死」一族。

 平心而論,細價股不振是有其他原因,好像久不久便有公司「爆煲」,或者股價不斷「向下炒」,似永無翻身之日,最氣人的是有價無市,小股東損失慘重。既然回報和炒輪證差不多,公司管治風險卻「無限大」,倒不如全力短炒牛熊證,即使輸了可以忍痛離場,也不用像有些公司「被停牌」幾年,輸錢之餘還要受氣。所以加強細價股的監管,保障投資者,是重新搞活細價股交投的先決條件。

股市原經濟功能不能失

 雖然現時仍有人堅持,當大市回復暢旺後,輪證佔大市成交比例會大幅回落到兩成多的水平,但他們忽略了細價股市場正發生結構性改變。若只將本港市場看作一門生意,港交所在目前低迷的市況下,大條道理繼續放任態度,安心做「全球第一輪證交易地」,散戶每日熱衷「拉老虎機」沒問題。

 不過,若果交易所領導有其理想,要盡股票市場原有的經濟功能,扶助內地及本港中小企集資、向上提升的社會責任,便需要考慮如何讓市場重拾對細價股的興趣,包括強化對投資者的教育,以及做好監管工作。事實上,現時港股及細價股的生態,有偏離內地對港股市場集資功能的期望,也不利內地未來的發展,事關內地正要大興內需,扶持中小企及微企,究竟內地何時會插手,值得當局深思。

相關新聞
RQFII開閘 200億投內地 (圖)
「RQFII」參與機構4條件
外匯佔款負增 QFII加速放行
特稿:細價股成棄兒 損集資中心地位
內地帶挈 港股結束六連跌 (圖)
多項利好消息及傳聞托起港股A股
匯金入市效果短暫
新興市場基金一周走資62億
「憤怒鳥」擬飛香港集資78億 (圖)
和廣北:人民幣不會大貶值 (圖)
金管局憂歐債加劇港衰退 (圖)
金管局顧問:人幣業務具5新增長點
建行明年固定投資增27%
理文造紙銀貸擴至35億
中大研起訴兩停職董事
銀聯推晶片提款卡
港信用卡交易額增16%
周大福納琤芮謢X指數
傳政府托市 人幣創新高 (圖)
發改委:明年宏調重任穩物價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