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金管局憂歐債加劇港衰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12-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金管局《季報》刊發專題文章,評估來自美國及歐元區(G2經濟體系)的重大衝擊對香港經濟造成的潛在影響。該文章指出,歐洲主權債務問題若擴散為全球金融危機,其有關衝擊將通過各種金融渠道被擴大,加劇香港經濟衰退。

 境外投資者爭相撤出本港市場的風險仍然存在。分析指,投資者對歐洲主權債務問題的憂慮加深,已促使亞洲及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系的股票市場在8月至11月間急挫,正是警告若歐洲問題演變為全面金融危機,或觸發的資金流向逆轉的可能。例如資金從港元市場流走、境外銀行抽調資金回國,以及信貸風險溢價上升等,都有可能對本地信貸狀況(即資金成本及信貸供應)造成不利影響。

資金成本增 信貸供應減

 該文章指出,若資金流向突然逆轉,港元同業拆息可能會上升,而港元存款基礎亦可能會收縮,繼而引致零售利息成本上升。然而,內文強調,多年來推出的各項加強貨幣發行局運作架構的技術性優化措施會確保銀行同業市場的運作保持暢順。

 另一方面,在本國蒙受重大虧損的歐洲銀行可能會減少其跨境資金供應(包括香港),以保存流動資金及盡量減少對總行業務的干擾。歐洲銀行抽調資金方法可能是在香港出售資產、不把到期債務續期或削減信貸額度。雖然香港銀行體系的淨對外債權人地位,以及金管局採取的監管措施都能減低假若歐洲銀行撤資對本港銀行體系的資金成本造成的影響,但一旦影響觸及本地信貸供應,本港家庭及企業面對的借款條件有可能惡化。

 此外,在全球危機中,推高資金成本的渠道往往是全球銀行體系的交易對手風險急升,這種情況會使銀行減低槓桿比率的壓力增加。同時,在不利的經濟環境中,銀行可能因信貸風險溢價上升而收緊貸款條件。例如在2008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中,香港銀行減低貸款風險承擔,並收緊信貸額及條款以保存資金及資產負債實力。

港樓下跌衝擊更大更深

 經濟前景與金融狀況惡化會削弱投資者信心,導致資產價格調整,而物業價格下調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主要通過負面財富效應影響消費來體現。由於物業投資的槓桿比率較高,而且是家庭資產的主要部分,因此相對於股價下跌,物業價格下調對香港實體經濟會造成更大及更深遠的影響,情況如1997年的物業泡沫爆破。

 此外,「金融加速器」可能會引起「抵押品效應」,進一步妨礙信貸活動。家庭及企業持有的物業價值下跌,會減低它們用以獲取信貸的抵押品的價值,使它們在融資方面面對更大的限制。最終可能會形成惡性循環,即資產價格下跌、資產負債狀況惡化、信貸條件收緊,以及實體經濟活動減少,令經濟面對更大壓力。

相關新聞
RQFII開閘 200億投內地 (圖)
「RQFII」參與機構4條件
外匯佔款負增 QFII加速放行
特稿:細價股成棄兒 損集資中心地位
內地帶挈 港股結束六連跌 (圖)
多項利好消息及傳聞托起港股A股
匯金入市效果短暫
新興市場基金一周走資62億
「憤怒鳥」擬飛香港集資78億 (圖)
和廣北:人民幣不會大貶值 (圖)
金管局憂歐債加劇港衰退 (圖)
金管局顧問:人幣業務具5新增長點
建行明年固定投資增27%
理文造紙銀貸擴至35億
中大研起訴兩停職董事
銀聯推晶片提款卡
港信用卡交易額增16%
周大福納琤芮謢X指數
傳政府托市 人幣創新高 (圖)
發改委:明年宏調重任穩物價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