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潘永祥呼籲港府善用岩洞及社區用地。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為應付至2039年的人口增長及經濟發展,當局推算本港長遠要額外供應1,500公頃土地。有學者表示,要長遠解決香港土地供應問題,應採取全方位策略,除填海之外,發展岩洞、檢視現有的土地規劃,以至發展鄉郊土地等,均有助釋放土地。
善用岩洞 開發大嶼山
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表示,要長遠解決香港土地供應問題,港府要有長遠策略,除填海增加土地供應外,應該進一步發展岩洞,將現有地面設施例如污水廠等搬入岩洞,釋放地面用地;另外,亦應全面檢視土地規劃,如將綠化用地及社區用地等,轉化為住宅及商業用地。
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則慨嘆稱,填海是港人無奈的選擇,亦是爭拗較少而又有效增加土地的方法,對於本港的長遠規劃亦有好處。但撇除填海,他更鼓吹將現有部分郊野公園,例如大嶼山等,更改用途發展住宅,因花費較少。
填海選址 宜取新界西
不過,他亦承認,收地或更改土地用途時,可能面對市場龐大的反對聲浪。他又稱,填海有助增強港人對本港長遠發展的信心,亦有助長遠穩定樓價。
不過,填海取地亦有不足之處。港大建築學院副院長陳振光認為,部分選址位置太偏遠未必適合居住。
他分析過25個選址後,認為很多都不是太理想,例如南丫島北,會影響貨輪的航道,蒲島台就太偏遠,他認為選址時要同時考慮與內地的融合,最好選址新界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