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振英表示,因應「雙非」兒童可能來港就學的問題,政府應容許學校彈性自定學額,以應付可能出現的需求。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因應香港社會不斷發展,教育政策亦要與時並進。行政長官參選人梁振英公布其教育政綱共21項建議,涵蓋幼兒教育到專上教育,包括納入幼兒教育,推行15年免費教育,檢討新高中課程和校本評核;又特別提到當局必須因應「雙非」兒童未來可能會來港就學的影響,及早規劃教育布局,包括容許中學有更大的彈性去決定班級人數,以靈活地配合未來的人口變化。
梁振英昨日公布自己第四份政策範疇的政綱,就香港教育未來發展提出建議。他認為,香港的教育政策要從專業出發,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學有所成,學以致用」,而政府有責任提供公平學習的機會,不能讓任何學生因為經濟原因而無法升學,並加強對弱勢社群的支援。
他首先提出,要做好教育整體規劃,首先必須以更科學化的方法去推算香港未來的人口變化,讓教育制度更具彈性,尤其是未來數年,香港的中小學生人數將持續下降,但「雙非」兒童來港就讀的趨勢已顯現,故建議容許學校有更大彈性,去決定初中班級人數,例如30人至35人一班,既紓緩部分學校短期內收生不足的壓力,更具彈性的學額更可與人口政策互相呼應。不過,具體是否要「殺校」,仍要進一步的研究。
幼教納免費 助雙職家庭
在幼兒教育方面,梁振英建議,香港應將幼兒教育納入免費教育,首先在教育統籌委員會屬下成立工作小組,與幼兒教育界的持分者,包括辦學團體、校長、教師和家長等研究具體實施辦法,並建議逐步提高幼師的學歷,推動在職幼師持續發展,並設立幼師的薪酬制度等。針對部分雙職家庭對全日幼兒教育的需求,他建議應為這些家庭提供適切的援助。
檢討新高中 紓教師壓力
他並認為,有必要維持教育制度和政策的穩定性,有關持份者需要「休養生息」,故建議從2方面減輕中學教師和學生的負荷,包括檢討新高中課程的內容和校本評核的安排,及適量增加中學的行政支援與教師編制,讓教師可以有更多空間照顧學生和參與個人專業發展,並建議擴闊高中畢業生的升學渠道,包括研究港生往內地院校升學的途徑,及增加資助專上學額和私立大學學額等。
擴國情認知 研內地升學
梁振英又表示,必須加強香港年輕人對國情的認識,故會與持份者繼續討論,研究是否要將之列為必修科。被問及有關科目應否包括「六四事件」以至「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等事件時,他認為社會可進一步討論有關問題。
增科研經費 推官產學研
他並提出一系列專上教育改進的建議,認為有需要檢討大學資助委員會與研究資助委員會的職能及資源分配準則,並增加大學生宿位和大學科研經費,爭取建立更多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促進香港學者結合內地與海外的科研力量,並鼓勵企業投資,形成官產學研結合,同時要鼓勵社會資源支持大學教育,故建議重啟配對基金,並研究成立優質的私立大學,發揮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的角色。
被問及系列建議涉及的額外開支時,梁振英坦言,自己未有確實數字,但強調「教育不是開支,是對未來的投資」,不應與GDP比例掛u,「應使則使」,並否認有指教育局前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任其競選辦主任,令他的教育政策建議因「有所顧慮」而未夠「大刀闊斧」,重申現在是要「與民生息」的時候。■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