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規劃
■推算人口的變化,尤其要關注「雙非」兒童來港就讀的影響。
二、幼兒教育
■在教育統籌委員會屬下成立工作小組,研究推行免費幼兒教育的具體辦法。
■關注全職家庭對全日幼兒教育的需求,提供適切的援助。
■逐步提高幼師的學歷,推動在職幼師持續發展和同儕間專業合作,並設立幼師的薪酬制度。
■為少數族裔幼兒提供中文學習支援。
三、中小學教育
■關注和紓緩小六學生的考試壓力,同時確保小學畢業生具備升中的基本能力。
■檢討高中新課程的內容和校本評核的安排,適量增加中學的行政支援/教師編制,減輕教師和學生的負荷。
■為紓緩部分學校在短期內收生不足的壓力,容許學校更大彈性決定初中班級人數(30人至35人)。
■收生仍有困難的學校可以利用小班(25人)。
■檢討融合教育的成效,加強對學校的支援。
■關注國際學校供不應求的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
■設「中文為第二語言」的課程和評核標準。
四、專上/高等教育
■檢討大學資助委員會與研究資助委員會的職能及資源分配準則。為年青學者提供更多研究機會,並鼓勵學者多關心社會事務。
■為高中畢業生開拓更廣闊的升學渠道,包括往內地院校升學,增加資助專上學額和私立大學學額。
■增加大學生宿位,支援大學四年制和國際化的發展。
■增加大學科研經費,爭取在香港建立更多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促進香港學者結合國內外科研力量,推動官產學研結合。
■支持香港優秀的學者參與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重點研究項目,為港學者開拓學術研究的空間。
■重啟配對基金,鼓勵社會資源支持大學教育。
■研究成立優質的私立大學,發揮香港作為區域教育樞紐的角色。
五、其他
■在社會上推動尊師重教的風氣,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教師行列。
■關注教科書的價格,研究減低出版教科書的成本,紓緩家長的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