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中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現代中國 春晚光芒 復現何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春晚存廢 隨著農曆新年的過去,2012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央視春晚)也曲終人散。然而,一如往年,今年的央視春晚繼續成為內地社會的熱門話題之一。有人提出廢除春晚,也有人認為春晚仍有其存在意義。央視春晚為何在內地具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其存廢各有甚麼理據呢?下文將作探討。

 ■陳振寧、戴慶成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

作者簡介 戴慶成:《環球時報》、《環球人物》、《鳳凰周刊》等內地媒體撰稿人。另定期為香港《成報》、《新報》撰寫時政評論文章。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

電郵:taihingshing@gmail.com

 陳振寧: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員。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定期於香港《成報》發表評論文章。曾參與《通識詞典3》的撰寫工作。 電郵:jambon777@yahoo.com.hk

起源眾說紛紜 中外巨星必撐

 中央電視台(央視)於1983年舉辦第一次春節聯歡晚會(春晚),接著每年都在除夕夜的黃金時段播出這個超過4小時的綜藝節目,至今從未間斷。

 春晚可追溯至1956年,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春節大聯歡」,多名文化界名人包括京劇大師梅蘭芳、文學家老舍和巴金、相聲大師侯寶林等都曾參演。但也有說法指,春晚的起源是1962年由北京民族文化宮組織的「笑的晚會」。另有人說,春晚於1979年由央視組織「茶座」形式的「迎新春文藝晚會」中首次面世。

 門票不外售 設官調求進

 春晚在上世紀80年代備受內地民眾關注,90年代逐步發展,至21世紀初漸趨成熟穩定。雖然歷屆都有好評和批評,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春晚已成為內地人在除夕夜必看的主要節目之一。無論節目的台前幕後,都非常重視演出,多番綵排。眾多著名明(歌)星都曾在該節目中表演,包括內地的宋祖英、彭麗媛、張明敏,香港的徐小鳳、梅艷芳及劉德華等,其中趙本山的小品更是經典。自1990年起,該節目最後以合唱《難忘今宵》作結。該節目的門票並不對外銷售。它設官方調查,收集觀眾對節目的看法,以不斷檢討和改進。

 榮膺3項「世界之最」

 春晚已入選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綜藝晚會的3項「世界之最」,包括世界收視率最高、播出時間最長、演員最多的綜藝晚會。該節目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包括歌舞、戲曲、雜技、音樂劇、相聲劇、魔術表演等。播出語言除普通話外,還有英語、西班牙語、法語、阿拉伯語及俄語等。隨著科技的進步,該節目可在電視、手機、網絡等同步收看。

今年爭議特別多 明年續播再惹火?

 今年播出的春晚引發內地社會的廣泛討論,而這股熾熱的爭議潮,恐怕會蔓延至下年的春晚。

疑抄襲日小品 被指「違法」

 今年央視春晚小品《超市面試》被質疑抄襲日本小品《打工面試》。這兩個小品的故事內容一樣,場景一樣,甚至部分台詞都一樣。有人認為,春晚由國家電視台主辦,竟然出現懷疑抄襲這一種很惡劣的行為,這不僅讓人無法接受,更是一種「違法」行為。

倡棄親子救他兒 歪曲價值觀

 在今年央視春晚上,主持人撒貝寧在介紹一個名叫胡文傳的模範的時候,說他當上模範是因為他為了救別人落水的孩子,而沒有及時救自己的兒子。許多內地網友認為,節目提倡的這種價值觀很可怕:一個連自己兒子都不最先搶救的人,還能指望愛別人嗎?為甚麼道德模範要傷害自己的家庭?

魔術環節恐怖 兒童不宜

 作為春晚節目,老少咸宜是基本原則。但今年的《幻鏡》魔術節目,最後突然伸出了一隻手,讓不少網友大呼驚悚,他們稱這次的魔術讓人想起無數恐怖片的橋段,看完簡直汗毛直立。事實上,這個魔術的創意不錯,成人觀看當然沒有問題,但對小孩子而言,就超出了他們的心智所能承受的範圍。

正反對對碰:全國聯歡 VS 表演脫節

 對於央視春晚的存或廢,內地社會都有支持和反對的意見,綜合如下:

反對廢除

為眾家庭帶來笑聲

 過年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最注重的一個節日。一般來說,一家老老少少都在除夕夜裡,團聚在一起,等待新一年的到來。央視在除夕推出春晚,無疑給眾多家庭帶來歡笑和喜慶。其最大意義是讓家人團聚時,除大吃大喝外,還有其他事情可做─收看電視。

弘揚美德 推動「計劃生育」

 弘揚價值觀一直都是春晚的重點宣傳。在歷年春晚中,善良誠信、無私奉獻、助人為樂、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傳統美德都在各個節目中得到體現。更重要的是,春晚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移風易俗的作用。當年的小品《超生游擊隊》和《難兄難弟》儘管被人批評有嘲笑農民工的一面,但正是這種善意的嘲笑推動農民對「計劃生育」的思考。

促兩岸交流 成國際品牌

 在每年的央視春晚上,海峽兩岸的藝人都會同台表演。春晚也承載海峽兩岸文化的交流功能。近年,央視的播出範圍又從國內擴展到國際,成為中國的著名文化品牌之一。

支持廢除

演員爭亮相賄高層

 央視春晚被指黑幕重重,許多演員為在節目中亮相出名,用盡各種辦法賄賂有關高層。2003年,曾多次參與執導春晚的央視著名導演趙安因受賄罪被法院判處10年有期徒刑,把春晚的腐敗與黑幕推入公眾的視線。

 植入廣告 觀眾生厭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從春晚本身產生許多新事物。近年火爆的「春晚經濟」是其中之一。不少著名企業紛紛乘搭春晚這輛「順風車」,在逾4小時的節目裡,利用傳媒手段,向電視機前的觀眾賣廣告。例如在某年的春晚上有一個魔術表演,魔術師最後在一束花中變出一瓶非常可樂,當時主持人還不忘為非常可樂說句好話,令觀眾在無形之中對這個節目產生厭惡心理。

內容保守 新意欠奉

 春晚在節目類型和節目內容的選擇上都太保守,策劃人員力求做到盡善盡美,不出任何紕漏,卻在無形之中放棄很多新的創意,這也成為春晚的致命傷之一。

重北輕南 瓊收視遭滑鐵盧

 有人批評,春晚節目的主題偏重於北方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基本上忽視南方地區觀眾的口味。例如:節目強調中國人過年吃餃子,但在南方,大部分人過年不吃餃子;很多小品劇情以北方日常生活為主題,語言也經常使用當地方言,而且在直播時,大部分節目都沒有字幕,以至部分南方觀眾不能完全明白其中內容。這種偏頗造成南方地區民眾對春晚的關注度極低。根據2009年的一項調查統計顯示,當年春晚在南方諸省市的收視率都遭遇滑鐵盧,在海南省的收視率僅為1.3%。

停播太偏激 革新最實際

 央視春晚已有30多年歷史,春晚停播的建議太偏激,畢竟看春晚已成為許多中國人的習慣,現在該做的是「拯救春晚」,讓它重現昔日的光輝。

1. 重新定位:春晚要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大前提下改革,確定春晚的定位是和全國人民一起慶祝農曆新年。

2. 推出新節目:「新」應體現在「新人」、「新的作品」及「新的節目形式」上。「新人」指的是新的面孔、新的主持人和新的演員;「新的作品」指的是好作品,尤其是膾炙人口的佳作;「新的節目形式」指的是新穎的節目類型,不能每年都是唱歌跳舞、小品相聲那麼單調。

3. 拓展娛樂功能:作為綜藝節目,春晚最重要的目的是娛樂大眾,其他功能都是附加上去的。例如,每逢春晚,主持人「必讀電報」弘揚天下華人喜慶春節這一個團結主題,這樣做的目的是好的,但在形式上可有所改進:如讓駐外使館、國外僑民團體或邊防哨所官兵演出自己編排的節目,讓觀眾有多些新奇的期待、少些被動的等待,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這種團結的力量和氛圍。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歸納央視春晚的節目特色。

2. 參考上文,說明近年內地為何掀起春晚存廢的爭議。

3. 你對春晚存廢持甚麼立場?為甚麼?

4. 有人說:「節目內容保守脫節是春晚的致命傷,若能加入新潮元素,便能增加收視率。」你在何等程度上同意這個說法?

5. 假設你是內地觀眾,你會對改革春晚有何建議?試舉3項並加以說明。

延伸閱讀

1. 《外媒熱議春晚:人氣更勝「美國超級碗」》,《香港文匯報》,2012-01-26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1/26/WY1201260001.htm

2. 《央視春晚的三大硬傷》,雅虎焦點關注,http://opinion.cn.yahoo.com/jdgz/long/index.html

3. 左春和:《對央視春晚的文化批評》,《中國電力教育:上》,2010年B12期

相關新聞
現代中國 春晚光芒 復現何期 (2012-02-17) (圖)
中國服裝研究系列二之二 國人打扮:旗袍新唐裝漢服 哪個能問鼎國服? (2012-02-15) (圖)
體壇保障:運動生涯風光 退役三餐怎辦? (2012-02-10) (圖)
北上求學:本港升大爭崩頭 內地免試闢出路 (2012-02-08) (圖)
文化差異:同龍不同命 中西高下立見 (2012-02-03) (圖)
現代中國+全球化 參政論政富國強國 (2012-02-01) (圖)
中國服裝研究系列二之一衣裳點滴:半世紀密密變 百姓衣顯民情 (2012-01-18) (圖)
現代中國 建好保障房 人人有屋住 (2012-01-16) (圖)
外投遇阻:華企走出去為何吃閉門羹 (2012-01-13) (圖)
不倫戀愛:師生戀 離經叛道? (2012-01-11) (圖)
振窮恤貧 :加強「社會救助」充分保障弱勢 (2012-01-09) (圖)
衛星定位 :北斗試行成功 何時追歐趕美? (2012-01-06) (圖)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目前覆蓋大部分亞太地區 (2012-01-06) (圖)
兩岸關係:懷柔對台奏效 大陸反客為主 (2012-01-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中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