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經濟下行物價上漲壓力並存 調控難言鬆動
通脹「猛虎」難馴服!今年全國「兩會」開幕在即,儘管備受民眾擔憂的物價已呈回落之勢,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討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時,仍將控物價放在「十八字」方針的第二位,顯示中央對控制物價的警惕性並未放鬆。央行行長周小川亦指出,今年對於抑制通脹不能放鬆,還需合理管理通脹預期。同時,專家亦提醒,今年,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與物價上漲壓力並存,謹防在新一輪改革進程中資源品價格藉機上漲傷及民生。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曉雪 北京報道
在中央密集出台的宏觀政策調控下,去年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走出了一條中間高兩頭低的倒「V」字曲線,物價上漲的強勁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但業內人士認為,儘管今年價格上漲壓力總體有所減輕,但壓力仍然存在,在歐債危機尚未解除的情況下,不能對控通脹抱有過於樂觀的態度。人民網一項對「兩會」熱點問題的調查顯示,民眾對物價問題的關注排名與去年相似居於第7位,控制物價仍是今年「兩會」民眾關注的熱點。
仍存結構性通脹壓力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向本報表示,當前,物價運行的高峰階段已經過去,但並不意味著調控物價的任務已經完成,土地、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品價格改革、產業結構調整所可能導致的結構性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存在。
連平認為,近年來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走過了巔峰階段,其帶來的相關效應也在逐漸減退,勞動力價格每年都會出現較大的波動,這就推高了企業的經營成本。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指出,未來若干年,中國經濟仍將面臨較大的通脹壓力,其主要原因是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因而在大周期上,此輪通貨膨脹將是持續性的,未來5年至10年都會存在介於3%至5%之間的溫和通脹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物價相對走低之時,部分城市已抓住時機開始醞釀新一輪水、電、煤價格的改革。連平認為,儘管物價正在逐步回落,但不可能出現本世紀初曾經出現過的通縮現象。更重要的是,中國在食品價格方面並沒有理順供求關係,而10年間,一旦出現月度CPI漲幅達6%以上的情況,其背後一定有豬肉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因此,未來很長一個時期內,中國都沒有完成物價調控的基礎。
央行籲須防物價反彈
央行近期公佈的《201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關於通脹水平,央行認為對物價的宏觀調控效果初步顯現,但未來物價上漲壓力依然存在,需要宏觀政策繼續把握好力度和節奏,有必要防範未來物價出現反彈。但由於今年通脹壓力明顯低於2011年,流動性也相對去年較為寬鬆,因此貨幣政策基調將保持平穩。
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也表示,從國情和發展階段來看,中國經濟較容易出現偏熱傾向,從國際上來看,新興市場CPI一般比發達國家高,對通脹不能掉以輕心。他指出,要做好外部環境較差的打算,同時對抑制物價上漲過快也不能放鬆,還需要合理管理通脹預期,結構調整方面任務也比較艱巨,宏觀政策對此還需作出權衡。
專家倡加強供給管理
今年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把「穩增長」提到了首位,同時強調「著力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業內分析認為,這表明在通脹下行、經濟增長放緩預期加強的趨勢下,政策重心已從「控通脹」向「穩增長」轉移。
基於形勢的變化,有專家認為,今年調控物價將由需求管理轉向供給管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表示,2012年宏觀調控政策要實現抑制物價和穩定增長的雙重目標,就要改變2011年前三季度單純用收緊銀根的辦法來抑制通脹的調控措施,要通過增加供給來抑制通脹,特別是實現生產和需求之間的供需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