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貧富懸殊:老中青窮人 誰能定分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2-2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今日香港

 「貧窮」是一個具爭議的概念,因為不同的定義及量度方法,涉及不同的福利價值觀(Welfare Philosophy)和扶貧承諾。

 不少香港市民會以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簡稱綜援)受助人來區分貧困人口,因為綜援受助家庭須符合收入及資產審查的規定,相關經濟援助只足夠維持受助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需要,如食物、住屋、衣服、燃料電力等。另一方面,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簡稱社聯)則按不同住戶人數劃分,收入少於或等於全港相同人數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的住戶,被界定為低收入住戶。

 近年,貧富懸殊問題成為評估均衡社會和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識別貧窮群體,有助制定針對性政策措施,從而紓緩貧富不均所致的社會問題。 ■嘉賓作者:劉嘉慧博士

Kan Sir通識教室作者簡介 劉嘉慧 香港教育學院助理教授。學術論文散見於各大學術期刊。主要研究興趣有貧窮、社會包容及青少年健康與行為。

退休欠保障 長者食穀種

 根據社聯的數據分析,2011年上半年度的長者貧窮率為33.4%(資料二),意味平均每3名長者便有1名屬貧窮人士。在2000年強積金制度推行前,香港沒有任何強制性供款的退休保障制度,如果遇上經濟問題,長者只能依靠子女或親朋接濟。因此,超過一半綜援受助個案屬於年老人口(資料三)。即使如此,仍有不少長者不太願意申領綜援。部分長者雖然擁有舊區唐樓,但物業欠缺基本的樓宇設備(如升降機),對其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同時,由於他們擁有物業,即使部分人財政匱乏,亦未能符合申領綜援的資格,只能依靠積蓄過活,甚至為幫補生計在街頭拾荒。

 33%為生計拾荒

 社聯於2007年一項有關香港拾荒長者研究的結果顯示,33%長者拾荒為維持生計,超過40%曾因與人爭奪紙皮而受傷,近50%拾荒長者每月收入少於500港元。除經濟匱乏外,部分獨居及隱蔽長者缺乏家庭及社區服務的支援,生理狀況、心理健康(如情緒支援及輔導)及日常生活(如家居清潔、往返診所、社交網絡)受到影響。

 「雙低」青年難向上爬

 另外,社聯的數據分析顯示,2011年上半年度的青年貧窮率為19.0%,僅次於長者(33.4%)及兒童(23.0%)(資料二)。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2010年年齡介乎15歲至19歲(20.8%)及20歲至29歲(6.7%)青少年的失業率,較其他年齡組群高。即使部分青少年能找到工作,亦只能從事工時長或須輪班的工作。部分原本打算報讀副學士課程的青少年,因為無法負擔課程的學費而唯有放棄。由於缺乏技能提升的機會,這些低學歷、低技術的青少年只能長期從事低收入、長工時的工作,造成惡性循環。

單親家遞增 貧童需援手

 世界經濟轉型及全球金融海嘯影響低技術工人的就業機會。家庭結構的轉變,導致單親家庭數目不斷增加,令其經濟陷入困境(資料三)。近年,社會各界就如何增加低技術及中年勞動人口的就業機會,提出不同的建議,如透過政府、商界及社福界3方面協助推展的社會企業。又如建議容許規定數量的小販在公共屋h指定地方販賣日常生活必需品,如天水圍天光墟。不過,天光墟的小販至今仍屬非法擺賣,隨時面臨充公貨物及罰款的危機。加上人民幣升值對從內地入口的貨品價格亦有影響,降低小販的收入。此外,居住在偏遠地區的居民面對社會設施不足及交通費用昂貴等問題,大幅影響他們的生活素質。

 雖然政府近年亦投放不少資源以增加清貧兒童的課餘學習機會,如低收入家庭兒童上網費用等。但社會仍關注生活在低收入家庭的兒童,未能享有一般香港兒童的全面發展機會。

概念鏈接:絕對貧窮(Absolute Poverty)

 要避免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受到剝削,每個人均需要有足夠的金錢滿足以下的需要,包括營養充足、支付房租、衣服、水費及購買藥物。

 概念鏈接:全面貧窮(Overall Poverty)

 除避免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受到剝削外,每個人還需要有足夠的金錢滿足以下的生活需要,包括:

1. 居住在一個安全的環境;

2. 可參與一些社區活動以建立社區網絡;

3. 感到自己是社區一分子;

4. 在家庭、鄰舍及工作方面,可履行一些自己的責任和活動;

5. 可滿足基本的交通支出。

 概念鏈接:社會排斥(Social Exclusion)

 除面對經濟匱乏外,部分人亦會面對其他不利因素,導致無法投入社會。這種情況稱為社會排斥。其成因大致分為4方面:

1. 經濟匱乏:收入不足以應付家庭開支;

2. 缺乏參與勞動市場機會:如缺乏就業機會或只能從事低收入工作;

3. 缺乏社區服務支援:包括公營和私營服務的不足;

4. 缺乏社區網絡:缺乏足夠的家庭和朋友的支援。

值得幫助的貧困人士(Deserving Poor)

 值得幫助的貧困人士意指部分社會群體缺乏足夠的能力脫貧,如長者或長期病患人士。

 概念鏈接:不值得幫助的貧困人士(Undeserving Poor)

 不值得幫助的貧困人士意指部分仍處於工作年齡的社會群體,應透過有償工作去支援自己及家人的日常所需,如有年幼子女的單親家庭。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描述香港貧窮人口的數目和分布狀況。

2. 分析香港申領綜援人士數據。

3. 環球經濟不景、單親家庭增加及人口老化等問題,如何令家庭成員對長者的支援(如經濟支援、起居照顧)造成影響?

4. 政府應如何回應長者、「雙低」青少年、中年失業人士及清貧兒童的需要?

5. 承上題,哪個群組應獲得最多援助資源?為甚麼?

延伸閱讀:

1. 魏雁濱、曾群(2007):《社會排斥》,輯於王卓祺、鄧廣良、魏雁濱等編《兩岸三地社會政策:理論與實務》,(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出版社)

2. 歐陽達初(2010):《社會工作的新政治:福利改革與福利運動》,輯於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編《社區發展服務:承傳、探索、蛻變》(63頁至76頁)

3. 樓瑋群(2007):《香港拾荒長者研究報告》,(香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http://www.poverty.org.hk/list_research/42

4. 《支援隱蔽長者》,《新聞公報》,2011-01-12,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101/12/P201101120170.htm

5. 紀治興、楊建霞(2010):《社企營商.二十式》,香港民政事務局,http://www.social-enterprises.gov.hk/tc/info-pub/publications.html

資料速遞站:請即登入http://kansir.net「Kan Sir通識教室」瀏覽更多參考資料及學習教材。

相關新聞
大學生申貸漏報增 3年「呃走」2100萬 (圖)
拖欠涉款2.88億 申破產「走數」900宗
過去3年抽查及揭發漏報情況 (圖)
過去3年5項資助計劃拖欠貸款情況 (圖)
港大63萬獎學金吸台「狀元」
中大兩教授獲IEEE頒院士銜 (圖)
74%學童被迫遠庖廚 (圖)
家庭綠洲:半杯水(上)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僭建風波 (圖)
通識把脈:如何運用概念?
貧富懸殊:老中青窮人 誰能定分界 (圖)
資料一:香港貧窮人口(單位:千人) (圖)
資料二:香港人口貧窮率分布 (圖)
資料三:香港綜援個案分布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