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行街學英文:記錄生活細節的「舊物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英文解說首句的「Old fabrics」應改為Old objects。 作者提供

 逛展覽,不時會遇到中英對照的解說。最近在灣仔看一個展覽,大概是先有中文,然後翻譯成英文。我們逐句細心研究一下。

「物件」非fabrics

 第一句:「舊物件,像一件藝術品把我們生活的細節記錄下來。」英譯是:「Old fabrics are a typical art creature of our common living style.」

 這句譯文大概無法得到高分數,甚至未必及格。首先,「物件」不能叫fabrics,因為複數fabrics只可指布料、紡織物;而即使是單數fabric,也只會解作建築物的結構,以至社會、機構等的結構。「物件」,用簡單的object(s)表示便可。

 至於「藝術品」,也不會叫作art creature,而應當叫work(s) of art或artwork(s)。「生活的細節」,跟our common living style(我們共同的生活方式)也不算相同,而且中文原文也沒有「共同」這個含義。那麼「生活的細節」可怎麼說呢?說details of our lives便可。英譯尚有typical一字,解作典型的、具代表性的,中文原文也沒有這個含義,因而可刪掉。

 這句中文,簡單翻譯如下便可:「Old objects are like artworks that record the details of our lives.」當然也可用單數形式,即:「An old object is like an art work that records the details of our lives.」但既然下一句的英譯用They,我們這兒便用複數的一句吧。

中譯英注意詞性轉換

 第二句:「給我們方便,也給我們留下時代的印記。」英譯是:「They give us convenient and they ever give us a landmark representative of our past living culture.」

 這句的主詞(subject)略去了,應當是指「舊物件」(old objects)。這兒說They give us ...(它們給我們……),後面應當用名詞。但「方便」的名詞應當是convenience,而這兒卻用了形容詞convenient,明顯弄錯了詞性(part(s) of speech、word class(es))。因此,「給我們方便」,至少要改作「They give us convenience」。若要用形容詞convenient的話,則可說「They make our lives convenient」;而由於這兒提到的是「舊物件」,即現在或已不再使用,因此用過去式或會更佳,即「They gave us convenience」或「They made our lives convenient」,以表示是過去的事。

 餘下的一句半,我們下次續談。  ■馮Sir

相關新聞
笑迎文憑試:單手迎戰文憑試 肌萎生盼證實力 (圖)
兩全其美:大腦麻痺生兼攻考試殘奧 (圖)
未雨綢繆:脊髓缺血心熱血 半癱女望「自顧」 (圖)
學思並重:先天肌無力 思維活躍過人 (圖)
奧地利今年料招200港生 (圖)
沈祖堯倡學林書豪處世態度
教局高層赴英美教育會議 (圖)
偶像崇拜:追星陷癲狂 青春易失控 (圖)
概念圖:青少年追星行為 (圖)
行街學英文:記錄生活細節的「舊物件」 (圖)
流行文化錄:鐵達尼號的前世今生
英語世界:As wise as an owl (圖)
思思師語:80後與90後暢談大學教育
英語筆欄:有金又有銀
《Society full of Hypocritical 虛偽》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