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回歸鄉情的本質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3-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農業》

 鄉土情感,是人性最為本質的精神。對鄉土精神的發揮,絕不僅僅是簡單地渲染故鄉情緒,也不僅僅是對故鄉親人的熱戀。原鄉精神,還包含了一種關懷社會底層的情懷與氣質,這些都是李小超希望表達的精神。

 事實上,城市歐洲化、農村非洲化已經成為一些人對中國當下城市化進程的一種諷刺。這種說法固然有失偏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出事實。從歷史的經驗來看,城市化,伴隨的往往是貧富差距的拉大與社會階層的分化。以韓國為例,李明博在上台之初,大力倡導全國「先進化」。所謂「先進化」,其實就是加快城市化,使經濟得以快速增長以及迅速累積財富。但是不到兩年,這個政策便受到了廣泛市民質疑,以至於在2010年的地方選舉中,韓國執政的大國家黨嚐到敗北的滋味。

 不久前,韓國執政黨總統候選人向全國民眾表達歉意,為那些在所謂的「先進化」進程中受到傷害——即沒有在財富的迅速增長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弱勢族群,向他們表達深深的歉意。

 事實上,任何社會都存在弱勢群體,在任何形式的社會變革中,都會有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曾經在總統任期最後一天,向那些沒有實現自己理想的俄國人表達了深深的歉意。但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如何能夠在社會發展與階層均富之間求取一個完美的平衡,這是考驗執政者的一個課題。

 無論是內地,還是本港,都面臨著公平正義的問題。公平與正義,是平等精神的直接體現,也是市場經濟競爭原則的標準體現。我們需要的平等,究竟是結果的平等還是機會的平等?這是人們一直以來爭執不休的問題。但我們應該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任何的社會政策,都不是施捨。

 鄉土精神的本質是甚麼?在中國歷史上,貴族及特權階層,享有「八議」的權利——其中有一條叫作「議故」,也就是故交。很多鄉土精神來自於對昔日情懷的追憶與懷念,因此在現實社會中,托關係、請幫忙,一般也會牽涉到親朋故舊。他們的存在,是華人社會傳統人情關係網的一種延伸,也是鄉土情懷的市場化、功利化。直至今日,一個人經商、為官或是就學,都需要關係的襯托,這就是鄉土化的又一層運用。

 這種現象是錯誤的嗎?並不盡然。因為這種現象自古到今都是社會人際關係的運作模式,從來不曾被人質疑,大家往往從理所當然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中故鄉人所起到的引導作用。甜不甜、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就是人情與關係。但是,這難道是中國傳統鄉土情懷與關係的全部嗎?未必。在我國古越國時期的童謠中,有一首兒歌:「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君擔簦,我跨馬,他日相逢為君下。」這首童謠所要表達的思想,其實就是昔日的鄉土情懷不應該因為後天的地位變化而有所改變,相反,應該要堅持與保守。

 但是環顧今日的社會,我們是否真的做到「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呢?即便乘車的是他人,他人主動下車向我們作揖,我們可能會扭過身,選擇性對他採取失憶的態度。固然,我們有一千個、一萬個理由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但是我們失去了往昔的傳統,卻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真正的鄉土精神,是對人生軌跡的認同,對自己往昔與未來歲月的執著。真正的鄉土精神,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對他們永不停息的生命的捍衛。或許,我們已經走出曾經帶給我們一絲土氣與童真的家鄉,但是留在心中的真摯情感,不應該被後天的銅臭所擊敗。須知道,能夠真正走出故鄉的人並不是很多,能夠真正取得成功的人也不是很多。回望故鄉的人與事,多一份真誠與關愛,是我們回歸鄉土精神的橋樑,也是必要尋回的逝去年華。 ■文、攝:徐全

相關新聞
李小超 雕塑刻出鄉愁情 (圖)
回歸鄉情的本質 (圖)
《奧運》 (圖)
《向陽》 (圖)
《普選》 (圖)
《朝暉》 (圖)
《興國》 (圖)
《光榮》 (圖)
新井一二三 絕不僅僅是「中國通」 (圖)
書評:金融危機與底層階級的心聲 (圖)
書介:紫禁城的黃昏 (圖)
書介:達文西說:無人將化為虛無──蕩漾在盧瓦赫河畔的故事 (圖)
書介:放學後再推理 (圖)
書介:我是海明威的巴黎妻子 (圖)
書介:帝國最後的榮耀 (圖)
徵稿啟事
百家廊:鄉村新文化的使者 (圖)
翠袖 乾坤:最重要的人
跳出框框:糊塗帳
琴台客聚:問「同」宜分男女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